程洪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在合江村时就很注重党员教育工作。也提出工作务实才能应对当前形势的观点,特别是党建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而他这样强调别人,而且又达到了成效。却忽略了对自己的教育,所以他对余耀民的批评有很深的感悟。
何明没有急于采取程洪的观点并不是他不认可程洪的观点,而是镇里的干部不会象程洪这样想。如果程洪这么跟其他的党员干部讲这话,也许还会认为程洪这人太做作。越是把这类型的话挂在嘴上,人家越是在心里远离你。
程洪在这方面的想法有些过于简单,群众不同于干部。群众的思想要单纯一些,干部的思想要复杂得多。所以做干部的思想工作得更讲策略。
何明这么认为,程洪却并不认可。老马和张乐泉都是跟他很铁的人,曾正明、何录华、布继录、段龙源、唐华生都算得上是老妖级别的干部。但都被程洪影响着,都有一颗赤红的心脏。
究其原因,还是交流沟通上的问题,还是干部与干部之间都有着一层隔膜。看上去是给自己套上的一层保护色,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交织而成的防护服,有时还是遮羞布。
所以程洪一直用利益这把刀来划开这件保护服,那怕是党员干部同样有家庭,同样需要生活。只是党员干部对利益的追求受到了诸多的纪律限制,也被很多眼睛盯着。
这种事情没有必要藏着掖着,本来干部们因为限制和监督,把这种诉求用各种漂亮的词语和花哨的行为来包装得很严实。如果组织上越是回避,这问题就越难解决。
还不如晒在阳光之下,不是一味地把所有的都要禁止,而是引导。不合理的要禁止,合理的要引导。那么就得要先让干部们知道什么事可以做得,什么事不可以做。
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国家利益,什么是集体利益,什么是群众利益,什么是个人利益。又如何处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更有利于干部不受复杂的心思和行为影响,抱着单纯的目的投入到事业中去。
在豆燃和李大中受处分时程洪就想过这个问题,用冰冷的纪律条文来约束会吓阻很多的干部,打击他们的热情。不如让他们从细节上明白什么事可以干,什么事不可能干,让干部们在心里都有条清晰的底线。
何明还要去问问才能做决定,其他的干部问谁去?不清楚什么时候会踩上红线,就不动步了,这样肯定踩不上红线。
组织管理是一个体系,分工越是细化,如果失去了统一的协调性,反而破坏了这个体系的完整性。只会造成混乱,影响事业。
部门那么多,工作职责那么明确。可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来来回回地相互扯皮,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为自己找好退路,简单的问题说得越是复杂越好。一件事情需要几个领导相互之间商量决定,甚至推到更高层次的会议做出决策。
最终这些简单的事都落在了主职手里,主职领导能不抱怨能干事的干部越来越少?余耀民抱怨能干事想干事的干部越来越少,这还是有原因的。
人性就是那样,总得要找个理由或借口说服自己的内心,然后慢慢地走向堕落。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加强修养方面的教育,这个教育过程应该也是系统性的。
精简的不仅仅是机构,还要精简人心,让干部们的想法单纯一些。目前的机构改革就是把相同职能进行合并,是在精简机构,可还没有精简好人心。
这需要一个过程,当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总会改变。一系列的改革,对干部的纪律要求,干部的升迁都有了很多的约束。把整个政治生态都放在熔炉里锻造,所有人都会思考,都会给自己重新定位。
在这个时候就得要通过党员干部教育来进行灵魂上的洗涤,让大家尽快转变。这是中央的大手笔,不是喊口号响应号召,而是要务实地落实教育活动。
所以程洪才提议何明开展好镇里的党员干部学教活动,也是他建议何明抽身出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干部教育上的原因。经济发展了,干部等待被动改变与引导他们主动改变,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以前车镇当前的经济态势,需要干部们的思想先一步改变好。
这是哲学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领导者要睿智地预判并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前车镇经济发展。
前车镇的工作不只是靠程洪一个人能抓上去,得要靠一个好的团队,仅仅一个李明哲就把程洪搞得灰头土脸的,再多几个有可能会毁了前车镇的事业。这些道理程洪并没有跟何明讲清楚,其实他平时也讲过,这里也没有必要再重复。就看何明怎么做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