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也是农村未来变革的必经之路。从合江村的事件来看,这也是必然的。我们县不仅仅只有一个李明哲,还有很多。是他们不适应这种变革,没有调整好工作方法,而与群众之间产生的冲突。”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孙渡祥笑道。
“对,不过老孙,我们现在在乡下,就得入乡随俗。”谭书睿笑了笑:“如果处理不好,全县这样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多,我们的脸面可就不是丢一次两次了。而且还会严重地制约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
“看来谭书记是胸有成竹了。”
“还没有。仅仅是说教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上一堂党课不如为群众打一件实事。搞个活动还是可以的。”谭书睿想了想说道:“具体等下听曾正明和布继录他们怎么说。在政工和经济这一块他们俩都有独到的见解。”
“要不要拉上程洪?”
“他眼界说高不高,说低又不低。还是不够成熟,性格使然成就也就那么高,真正让我看重的是他那赤子之心。”
“何解?”
“他就不是一个搞政治的料,当教师或从事企业工作更适合他。在政治方面眼界太低,盯着的就他那一亩三分地。在经济理论方面成就很高,可以当我们俩的师傅。”
“精辟。”孙渡祥伸出大拇指。
“可惜呀,如果不是现在我们需要他在乡镇开创一个局面,我还真想听老鲁的意见把他调到身边当个参谋。”
“放政府那边?不行,放我县委这边。我这规格也高一些嘛。”
“你们县委办以政工为主,经济是政府那边为主。放你这有点浪费。”
“可以搞政研工作嘛。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人才。”
“以后再说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我都没有定数的事,没必要把他先束缚住,听说他动了别谋高就的心思。
老孙,我还有一个想法。在全县的干部中筛选一批人出来,借这次机构改革让他们挑大梁。以前人事动得频繁留下后遗症,把一些有能力的人想干事的人给荒置了。现在工作压力那么大,而人浮事上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得改变这种状态。”
“这是组织部门的事呀。我不能把手抻得太长了。”
“他们搞他们的,我只是想心里有个底,至少重要岗位不能放手。我可以不在程洪和陈建华这些小问题上纠结,但事关全县大局的问题我不能放任。”
“我明白,找机会安排你见见他们。”
“走,那一家搞得不错,去看看。”谭书睿带着孙渡祥走进一家农户。
两层楼房,上面是坡屋顶,看上去是新搞的。没有院墙,但搞了竹篱笆。四周都是花架,上面的花卉长势不错,但还没有长到开花上市的水平。
院内非常干净整洁,屋前两个桶,垃圾是分类的。院子侧面一个禽棚,养着三四十只鸡鸭。男主人正在院内摆弄着那些花卉,没见到女主人。
“老弟,可以订餐吗?”孙渡祥走进来问道。
“你们是游客?可以呀,要点什么菜?”
“有什么菜?”
“鸡、鸭、鱼都是现成的,小菜在园子里摘。好东西就没有。”男主人洗好手之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家里人呢?你会做菜?”谭书睿笑问道:“随便搞几个菜就行。”
“会呀,乡下人谁都会做几个菜的。”男主人微笑地说道:“先到屋里坐。我老婆在作坊做事,孩子在学校读书,父母去菜地里忙活去了。我趁现在闲着,伺候一下这些花卉。别看就这几个花架,一年也能让我赚四五千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