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你下来搞工作队就有这个想法吧?”伍万荷坏笑地看着豆然说道:“有老刘和陈悦铺路了,你就准备大显身手了?四十来岁的人下来搞工作队的人不多。”
“去。”
“我怎么办?”他们都有了主意李大中却是有点急了。
“松树村,搞乡姑呀。”豆然笑道。
“开什么玩笑?”李大中急了。
“说真的,香菇和蘑菇。”豆然忙解释道:“销路还是有的,只是技术这一块。”
“真服了你们。”李大中摇头说道:“前几年县里大发展,亏得多赚的少,现在还有几家?”
“品种。银耳、黑木耳、香菇、鲜的销路差点可以加工成干货嘛。也可跟着合江网搭上线不是。”豆然说道:“以合江为龙头,前车镇其他村可以专注一村一品地发展。不仅可以利用平台的优势,也可自己打开销路嘛。当然,品种得选对。”
“你们不担心把合江村和白毛老倌推上天去?这计划完全就是给合江网注入发展的能量?”伍万荷调侃道。
“说实话,我还是挺佩服白毛老倌。”李大中低头想了想说道:“既然来了,总得干点什么。我打听过,不脱贫不准走人。我们这一住呀,至少得三年以上。别想着走了”
三人没有说什么,想到在这乡下住三五年,都感觉有点沉闷。最初下来时想着的就走走过场,干上一年半载地给村里一两万块钱就走人,突然说要干三五年才走人那感觉超难受。
送走三人老刘就心疼起来了,他狠狠地说道:“都是吃货,酒菜就两百多块呀,不想办法吃回来我不姓刘!”
“我支持。”皮作家这吃货马上举起爪子赞成。陈悦摇头不语,不就两百多块钱吗?有必要那么计较?等基地步入正轨,工作队的伙食他一个人包了。这个想法他没有说出来,就怕来个马前炮没面子。
“小皮,那个就以成功地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这题发个社论。”老刘突然说道,他也是听了何明这句话才想起来:“这是顾正海对何明书记和顾县长说的。”
“还社论?那是大报社的做派,这是乡下!”皮作家白眼说道:“先不报道是顾正海说的。只是针对这句话来进行讨论。在讨论区发表最好。”
“你办好便是。”老刘无奈地摇头道。谁叫他不是业内人士?这权只有交给专业人士了。他突然发现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都有事干,就他象个没事的人一样,心里有一丝丝的失落。
“对了,关于诚信还有其他方面的。我们都可以展开讨论嘛。大家都参与进来说道说道。”老刘突然想到了后山村二道沟与狸冲组的山林纠纷问题。
“早就计划好了。”皮作家笑道:“有时间你得上网看看。”
“上网看看?”老刘突然发现他这个工作队长登上合江网的次数都不多:“陈悦,教教我”他也得要发评论,可是他不懂。落伍了
“一村一品,这个设想好呀!”何明听到程洪的汇报之后激动地说道:“还得要有压力呀,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想法了。”
“想法是好,问题也很多。”程洪摇头说道:“有点乱呀,乱了就不会考虑市场。我们政府没少倡导过吧?成功的并不多,最终几乎都毁在了市场上。
这事不能过急,一定以市场导向为主。一窝蜂地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们还得担心全县出现跟风的事情,到时他们没搞成,反而祸害了我们的产业。”
“但我们因为这个担心不能不发展吧?”何明不解地问道。
“有个县搞中药材,一个品种上万亩。结果呢?一测算供应全国的市场都够了,把全国的市场打下去了,这样搞能活下去?”程洪摇头说道:“一村一品只能提倡,但要控制规模。我还是赞成老刘的意见,让村民自己小规模发展,多品种发展。这样产品的市场生存能力才强嘛。
产品多样化才是我们的目标,也有利于产业的发展。琼丫头提出的原始农耕经济与现代经济对接上,可没有动不动就上规模发展。主要是针对对接的方式和平台而言。这种对接是融入而非强行进入,这是有违市论规律的。
规模经济理论早就试验过了,什么降低生产资料成本,什么降低劳动力成本,什么提高产能效率,都适应的是公司化经营。
我们农村缺少劳动力吗?缺少土地资源吗?都不缺,缺的是市场,缺的是就业岗位,缺的是产品销售渠道。”
何明低头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