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五章 春季旅游(2 / 2)汇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德国妞”仿佛来了精神:“说来听听。安徽我还没有去过,省会是合肥吧?合肥怎么样?”

薛睿道:“这话题可有的聊了。你且保留耐心,容我慢慢道来:也许是因为地处华东地区,安徽人心目中理想的圣地,就是大上海。一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二则但有可能,必赴上海。

“而上海人不待见安徽人,也是出了名的。当然,这也怪不得上海人。这其中有历史原因:安徽历史上就是水患不断的地区,从前每逢灾害总有很多流离失所的人逃荒要饭,没少打扰到上海的清净;二是同样是因为穷,皖北地区自古以来就匪患不断,比如捻军。也因此,他们很多时候为了饭碗会用到非常手段。

“安徽人对大上海,当然也有贡献,但这贡献,放在全国人民对大上海的贡献的海洋里,也会被稀释得差不多了,不提也罢。到不如大大方方说说安徽人对大上海的各种‘祸害’。

“安徽人去上海滩,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带着学问进去的,有带着全村老小的希望进去的……这其中,总难免有坏人,但因为去的人太多,比例再小,乘以基数也让人眼晕。

“有点本事进去的还好,凭本事吃饭,凭打怪升级。而大多数没有本事没有本钱的人,去到那里,想抢到饭碗,就没那么简单。

“比起东北人到哪里都惦记了垄断洗浴行业、徐谋公交行业的大手笔,安徽人就没那么牛逼。

“他们的目光盯上的,多是小商小贩的地盘,或是保姆行业,再或者运输等行业的掮客。

“而这些地盘的获得,从来不会简单。必要的时候,要靠捻军的血性传统,带领我们的脚步。

“所以,上海一公布打击刑事犯罪的名单,总能在被打击的‘名单’中见到不少安徽人。这就是我说安徽人与你们邵阳人有类似遭遇的地方。同病相怜吧。

“然而,不管上海人如何不待见,安徽人必然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大上海。这是宿命。

“你刚才问我合肥怎么样。这么说吧:安徽能不能崛起还不好说。因为限制安徽崛起的因素太过复杂。而合肥,一定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崛起,这是历史的必然。

“关于这个历史必然,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中科大,另一是朱元璋。而这两样完全不搭的事,要分开来说。

“关于中科大,人们太喜欢去说及当年河南的遗憾和安徽的远见。但中科大到合肥,无论怎么渲染,都有历史的偶然。不过,中科大之后是有机会和条件重回北京的,但他们选择了留下。

“名校,所谓国之重器。它们通常会受到所在城市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比如兰州大学,曾经是多么牛逼的大学。而现在,因为兰州这座城市的日渐沉寂而渐渐失去了从前的光环。而中科大,却在合肥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不仅没有贬值,反而熠熠生辉。

“任何看似不搭的事物,最终能够和谐统一,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是建立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

“所以,中科大在合肥璀璨夺目的存在,更是一个关于合肥崛起的预言。

“再说朱元璋,前面说到安徽在历史上最被诟病的两点,一是要饭二是匪患。然而,偏偏有这么一个朱元璋,集要饭与土匪为一身,却最终能逆袭做了皇帝。朱元璋的存在,也因此给安徽人加注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化腐朽为神奇。

“除了朱元璋,安徽的名人里还有曹操、李鸿章、胡雪岩……

“而这些人物,仿佛都不是那么中规中矩的存在。但都有一些些化腐朽为神奇。不是吗?

“邓稼先和杨振宁这两个安徽同学,在同一个时代以完全不一样的方式闪耀着各自的光芒,像极了‘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出现在同一场比赛中。

“以地域命名的商人组织,有名的,要数徽商、晋商。

“晋商讲‘关公’,徽商讲‘公关’。安徽人最擅公关。

“安徽人非常注重文化。不过,他们注重文化的‘点’,是‘学而优则仕’——比起对财富的追求,安徽人似乎更在意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安徽人做官,通常是一把好手,而且能一路做上去。这对安徽或合肥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留给你们以平视的角度去看合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有时间赶紧去合肥走一走看一看。过几年,怕是须仰视才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