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问天(2 / 2)梦中拾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心中无佛,如何保佑。”

“心魔与心佛?”

“天机不破。”

“何为福?”

“快乐是福,高兴是福等等,都没有错,准确的解读,应该参悟快乐、高兴、幸福之来源?”

“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然也,饿之吃为福,病之愈为福,思之得为福,悟之深为福。一个心理需求满足之后,便不再有幸福感,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心理需求,人类为不断的满足心理需求而奋斗,这便是追求幸福。此种认识随普遍,但也很原始,真福需静思深悟而得。”

“追求幸福有错吗?”

“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应该不对。傻瓜才会那样做。”

“世上有傻瓜吗?”

“严格的说没有,往往是口渴的人看觉得整个世界都缺水。视野决定了境界。”

“何为视野?”

“饥饿的人看世界只有两类东西,能吃的和不能吃的。逃跑的人看世界也只寻找两样东西,出路和隐藏的地方。”

“何为境界?”

“冯友兰说,人生有三个境界,原始境界、精神境界和灵魂境界。幸福的追求也是如此,原始的幸福很简单,起码的生存需要。但它又最重要,原始幸福得不到满足,一定人性全无,甚至不能生存。只能很好的保证原始幸福,才能走向上面的境界。人类的精神需求更多,更复杂,大多数红尘中人都停留在了这个境界。最幸福的人是走入灵魂境界的人,如真正的精神领袖,哲人,慈善者,一些科学家和艺术家等。”

“受教,恕我冒犯,大师一定在灵魂境界了?”

“你我境界差不多,想进入灵魂境界,往往又难以摆脱精神境界,说不准有一天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又回到原始境界,为生存而奔波。”

“灵魂境界的人是不是不会回到原始境界了,因为他们为守护灵魂之美,早已看穿死亡。”

“很抱歉,时间到,我要送客了,我们之间一生也只有一面之缘,再不会见面了!”

如果说,来的时候杜文杰一路心情沉重,回去的时候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一路上他不断的赞叹这位大师,反复揣摩大师和温博的问答,受益匪浅。但有一点他琢磨不透,为什么送他一个“睽”字和一个38的数字,所以必须请教温博。

温博解释说:“易经38卦为‘睽’,因为你被情所困,接下来会很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物的发展,你就会进入39卦‘蹇’,所以你除了感情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不会有问题,说穿了就是事业尽管波折,但最终顺风顺水,而婚姻和家庭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文杰,你别放在心上,我从来都不相信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你看我不是天天的很快乐。”从不发表观点的于叔为了安慰文杰,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

“说得对,尽管你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之一,又整天的陪伴我,但却走不进我的境界,我们拜师,你偏偏不去在外面观山景,你的幸福以原始境界为主。”

“佛祖,您看着办吧!”看到文杰的心境好转,一向少言寡语的于叔居然首先说了两句话,之后还是一路沉默,只管开车。

但文杰却对蒋国平却说了一路,因为他已经完全消除了对蒋国平能力的怀疑。有时候信任并不一定源于一个人做什么,可能更在于别人说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