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隐形透视眼镜倒是引起了李勇的兴趣,起码听名字还算正常。
产品明也是中规中矩:佩戴本产品者可透视方圆50米以内的空间。
“就是这个了!”
稍微斟酌过后,李勇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兑换。
“卧槽!”几秒钟后李勇条件反射似的叫出声来。
这可怨不得他,本来他就是平躺在床上的,系统光屏平行在他身体上方半米左右的位置。
兑换完东西后,李勇还在纳闷这东西会通过什么样的形式送到自己手上时,没想到,一个精致的隐形眼镜盒子就直接从光屏中砸了下来。
来不及继续吐槽,李勇的注意力就被隐形眼镜盒吸引住了。
关闭光屏,李勇认真研究起来,盒子精致归精致,但材料普通,并不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这点他很满意。
打开盒子,是一对透明的隐形眼镜片以及一些配套的清洗工具。
折腾了好一会,李勇终于戴上了这幅价值一百万的隐形眼镜。
“我去!”等到眼睛完全适应异物感,视力恢复时,李勇还是忍不住激动出声,虽然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因为此时,以李勇眼部为球心,周遭半径50米的球体范围内,一切景象都暴露在了他的视野范围内。
楼上的姐姐在蹲厕所,似乎是因为便秘,嘴里一直在哼哼,好像是在给自己加油。
楼下的肥宅在剪脚指甲,一边剪,一边还把脚丫子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一脸陶醉的模样。
最过分的是好几对年轻。
果然夜晚更容易寂寞。
污染眼睛啊,李勇实在是受不了了,赶紧把眼镜摘了下来,因为这眼镜除了透视外,竟然还具备收音功能,视野内所有物体发出的声音都好像就发生在他耳边一样。
摘下眼镜后,李勇顿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清明起来,忍不住道:“这哼哈二将的日子想来也不好过啊。”
“嘀,检测到用户陈先生第一次使用本系统产品,自动为您匹配管理软件,请打开系统确定是否需要。”
李勇刚刚将隐形眼镜片收纳好,系统语音便响了起来。
那肯定得要啊,这谁受得了?
李勇打开光屏,方才这段话以文字弹窗的形式再度出现,不过多了确认和放弃的按钮。
李勇选择确认。
这回他终于放心了,这眼镜发明者还是有点良心的,内置了多个开关选项。
包括是否屏蔽声音,是否屏蔽画面,是否屏蔽未穿衣服的生物等许多选项。
这就科学多了嘛,将眼镜收好,李勇决定下次再好好试试,这可是个好东西,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大作用。
又回忆了一下今发生的所有事情,李勇不由觉得好像失了章法,自从有了系统后,稍显膨胀,做起事来有点条理不清。
如果还像今这样,没头没脑,单纯靠碰运气去做好事,那是绝对万万不行的。
在脑子里好好梳理了一番线索,反复推演后,李勇对接下来的计划终于是成竹在胸,
一夜无话,李勇带着微笑进入梦乡。
扬子江穿城而过,将桔城分为了南北两个部分,这里有上好的水道交通资源,人们自然不会放过,宽阔的沿江大道也顺势而起。
想要富,先修路,沿江经济带乘势而起,飞速发展。
江畔风景迷人,气候湿润,人员聚集后,不少优质楼盘开始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滨江公园正是附近有名的配套服务设施之一,一年上头,无论刮风下雨,从不缺少热闹。
李勇有晨跑的习惯,他所租住的地方离江边的直线距离并不远,顺着附近一条人工河的景观道,慢跑只需要15分钟就能到达江边。
一大早微亮,李勇醒来后再无睡意,简单洗漱过后,出发晨跑。
沿着人工河跑到江边,再沿着江边的人工栈道来回几趟是李勇平时的晨跑路线。
今,李勇稍微更改了一下路线,拐了个弯到了滨江公园。
公园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此时已经快被晨练的老太太,老爷爷们占领了。
附近的广场舞大军们也拖着音箱正在快速涌入。
老太太,老爷爷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有的在打拳,有的在练太极,有的在玩甩鞭,胳膊粗的铁鞭甩的是啪啪作响。
老年合唱团的大爷大妈正在开嗓,高昂的哦哦声响彻云霄。
转悠了会,找了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李勇凑进去也跟着扭了会。
直到一身大汗,李勇才慢跑着沿原路打道回府。
回出租屋洗了个舒服的冷水澡,将不多的行李收拾收拾打包。
一切妥当后,下楼解决完早饭,李勇来到附近一家车行,花5000多提了一辆电动摩托车。
车巧,高续航,还少有的保留了脚踏板,是穿街走巷的好帮手,李勇给它取名为“白羊”。
骑上白羊,一路加速又加速,李勇感受到了一种共享单车永远也带不来的快感,这是速度的味道。
拐过几道弯,驰骋在宽阔的沿江大道上,望着壮阔的江景,看着江面上往来的各色游轮,耳边响着游轮发动机粗犷的轰鸣声。
李勇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江景房,海景房了。
来到一处房产交易中心,只是随意看了看,李勇就发现了许多中意的房源。
当然只是来看看而已,虽然现在首付是够了,但杀鸡取卵的事可做不得。
不过消费一下,还是可以的,出了交易大厅,李勇拐进隔壁的房屋租赁中介公司。
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和现场查看后,很快李勇就敲定了一间单身公寓,并签订了合同,1500一个月,押一付三。
公寓坐北朝南,房间通透,配套设施齐全,不仅可以用上空调,还有独立的阳台,当然最关键的是只要一开窗,就能一览壮阔的江景。
虽然贵是贵了一点,但现在不是纠结钱的时候,而更应该讲究效率。
将行李运过来,全部安置好后,李勇看了看手机,发现时间差不多了,便移步前往附近的滨江广场。
“人们常这要饭的没有要早饭的,但凡能起早的绝不会沦落到乞讨的地步。”
李勇虽然记不清是从哪听过的这句话,但现在却莫名的想了起来,可能是因为触景生情的缘故。
中午的滨江公园沐浴在阳光下,比早上还要热闹不少。
晨练的人们退场后,广场逐渐被各色商贩们以及游人占据。
有的是喂鸽子的,老板们出售各种袋的食物给游客,让他们享受投喂的乐趣。
其他有的是套圈的,有的是出售零食的,有的是摆书摊的等等,不一而足。
李勇的目光却不在这些人身上,因为这些人并不需要帮助。
他要找的是乞丐,一种从古至今,一直没有消失,也可能永远不会消失的职业。
李勇大致观察了一下,广场上一共有五拨乞丐。
有两拨在人流量最高的出入口处,其中一拨是单人乞讨者,一个穿着整洁朴实的老头。
他有着典型的风吹日晒的土黄色皮肤,一眼就能看出长期在田间地头劳作过,这似乎是属于农村体力劳动者特有的印记。
老头跪在地上,背挺的很直,手中举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是用黑色记号笔写的一段话,字体歪歪扭扭,还有几个错别字,似乎书写者的文化程度并不太高。
但这段话表达的意思还是挺明确的,大意就是这老头的孙女患了白血病,急需手术,但手术费不够,希望哪位好心人能帮帮忙。
男人面前还摆放着一个饭盒,但显然并没有什么收获,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零钱。
另一个出入口处的乞讨者是一对姐弟,因为没有接触,李勇暂且作这样的理解。
虽然姐弟俩没有举什么牌子,也没有什么故事,但一眼看去就感觉要惨多了。
姐姐面黄肌瘦,显然长期营养不良,枯黄的长发脏乱打结,好久没有洗过,破烂袖子露出来的手臂像麻杆一样,有点渗人。
弟弟就要更惨一点,左眼是瞎的,全程跪在那,一句话没过,姐姐在有人捐钱时好歹还会一声谢谢。
两人面前的乞讨道具倒是挺全的,搪瓷缸子,二维码都有,收获要比农村汉子好上不少。
另外三波也都是单人行动。
其中一位是位中年妇女,普通市民打扮,背后贴着二维码,一手捧着一个簿子,一手拿着一个铁饭海
这位倒不是固定在某处,而是流窜行乞,但一直也没出过广场。
她好像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方法,并不是什么人都上去搭讪,而是有所选择的接近,然后手舞足蹈的比划着什么,还将手上的簿子翻给面前人看。
另外一位是个白头发的老头,老头似乎双腿残疾,趴在一个带着轮子的木板上,应该是自制板车,用来辅助移动。
每当有人奉献爱心时,老头总是嘶哑的尽力喊出一声谢谢。
最后一位处于广场中央最热闹的地方,一个正在卖力唱歌的独臂大汉,他面前的移动音箱上贴着各大支付平台的二维码,还有一张歌单。
严格来,这应该属于卖唱,但李勇还是将其归于乞丐行粒
一是因为这个男人唱的很难听,难听就算了,还没有感情,二是因为这个男人将自己的断臂茬口漏了出来,仿佛故意要让人看见似的,实在是有碍观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另一只长袖里偶尔露出来的劳力士出卖了他。
现在大致摸清楚了全部情况,李勇就要想办法触发任务了。
在他有限的社会经验里,其实碰见过不少骗子,比如火车站内带着孩子的妇女车费不够啦,大街上拦着他捐钱给菩萨修寺庙,然后发给他一张印有祝福语的卡片啦等等之类的。
所以从情感上他一直默认所有乞讨者全是骗子。
但现在至少要从这五拨乞讨者中挑选一个出来,否则今的时间就都白费了。
李勇第一个排除掉的是独臂大汉,因为太过浮夸。
第二个是流动乞讨的中年妇女,不仅是因为她完全具备劳动能力,而且李勇已经初步接触过了,她扮演的是聋哑人角色,手中的簿子是捐款人签的花名册,这个骗术显然太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