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凌云渡南岸,小镇上早已漆黑一片。唯一亮着的一盏灯,把光从二楼的窗缝里露出来,仿佛是给夜行的船儿指引方向。
可惜,这时的河面上船儿早已归港,而这盏灯的主人此刻却端坐在窗前。
案头上平摊着一张宣纸,捉笔的人不时会停笔凝思,偶尔伸出纤手,掩饰打哈切时的尴尬。
身后的高凳上,一鹅黄衣衫的少女端端的坐着。不过仔细看,此时她双眼微闭,睡意渐浓,脑袋不时的垂下又扬起,摇晃的厉害。
突然,鹅黄衣衫的少女头猛的点了一下,清醒过来。
她若无其事的伸了伸懒腰,连连打着哈切,含糊的问道:“小姐,啥时候睡啊?”
案头的狼毫微微顿了一下。
“彩云,睡醒了?嗯,是该休息了。”
“小姐,你说只留两人在这里能行吗?我总是担心。”
“担心也没用啊,行不行,天明就可见分晓。”
“哦,小姐,彩云有些怕。”
“不怕,不怕,不是放了一张纸吗?”
“是啊,小姐,可那张纸能管用吗?”
“额,这个呀!要看天意了!”
房间的灯最后还是熄灭了,没有人知道,这天意到底偏向那一边。
……
忙着赶路的杨有福并不能听到这一声。
因为他们似逃命般的跑了一夜。这一次,他过足了骑马的瘾,两跨间酸疼难耐,走路都不自在。
可其他人都没声张,杨有福也不愿说出来。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走过的多少个村镇杨有福没数过,可经过的小城杨有福却很清楚。这时候,他才真切的感受到银根叔说过的话,这天下啊,大的很,需要你走一辈子。
一辈子有多长,杨有福真的没有好好考虑过,可走了这么远的路,他总算估计出这个天下的大小。
看来想做一名大侠,行万里路那是必须的了,自己的路还长着呐。
距离一线天向南四百余里,有两条大河汇聚,一条叫赣江,另一条叫湘水。两条大河好像越国大地上的玉带,把南面的土地变成了鱼米之乡。
两江汇聚之处往东是一马平川,再往西南却是群山环居。这山脉长八百余里,像隆起在平原上的脊柱,把越国大地牢牢的撑了起来。
据说从高空看,这被世人称之为云岭的山脉像一条巨龙。龙首向西,龙尾向东,雄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龙首的位置就是越国的都城,武隆城,谐音就是武龙的意思。想必越国的民众很希望自己能像一条威武的巨龙般雄起。
可事与愿违,恰恰相反,越国近三百年来长期受外敌欺凌,而平安的日子也不过十余年。
三百年前,越国的京都还在龙尾的位置,可连年的战乱,让京都搬了家。余留下来的仍然是一座大城,云州。
因为云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这座城在几百年时光里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军城。如一把大锁,牢牢的锁住了去往武隆城的路。
此时,杨有福一行正停在了云州城外。
三天的时间,让几人也熟络起来,杨有福觉得白玉鸣人还不错,当然,他那把讨厌的扇子除外。
至于吴二,人很直爽,想一头蛮牛。其他三人分别是,陈三、刘四、张五。听到这名字,杨有福有些想笑,看来自己的名字其实也还不错啊!
白玉鸣虽然没有说,可杨有福能看得出来,这几人其实都是他的随从。他说自己家在京城,有几亩薄田,勉强能混日子,杨有福只是笑笑。
这几天路上很是顺利,让杨有福把最后的一丝戒备也放了下来。听白玉鸣说,京都很繁华,杨有福还有些不信我,可见到眼前的这座大城,他信了。
云州城分了三片,南边的主城最大,也最为雄伟。城墙高达八丈,城头上旌旗临列,从城垛口不时可见一队队带兵甲的士兵巡逻。
因为邻水,护城河就异常的宽阔,差不多宽过十丈。城门半闭,两侧的兵士带刀上弦,仔细检查着入城的路人。杨有福突然有些紧张,他扭头看了看白玉鸣一眼。
后者对他微微一笑,大大咧咧的说:“杨老弟,别怕,有我在。”他拍了拍单薄的胸膛,给了杨有福一个安心的眼神。
可他的这个举动在杨有福眼里却是有些轻挑,反倒让那份不安加重了些。
果然,刚走到城门口,一群军士就围了上来,连杨有福背后的长剑也被交了去。
白玉鸣在那大声嚷嚷,说什么,自己是正经的读书人,为何要抓,还说自己是京都大户人家的公子,让他们别认错了。
可那些兵士并不认账,反倒把绑着的绳子勒得更紧了些,这一下让白玉鸣疼的哇哇大叫。
吴二准备扑上来,却被几人一拥而上,压倒在地,连半边脸都肿了。
可能是杨有福年龄太小,衣衫破旧,反倒没受多少罪,只是用绳子把双手绑到了背后。
一个军官摸样的人走了过来,对绑着的几人扫了一眼,然后就围着那几匹马看来看去。
杨有福看着他不时点头,对身边的兵士小声的说着为什么。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可问题在哪里一时也说不清。
随后,那军官接过手下送上的长剑,反复看了看,还抽出剑刃,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杨有福看到他的举动,心道:糟了糟了。
他竟然忘记了银根叔的嘱托,杀人后剑不沾血。这几日一放松,竟然把这事忘了。他有些懊悔,不甘心的闭上了双眼。
“哪里人?”
脖间的凉意让杨有福不得不睁开眼,军官站在他面前,手里半刃剑正搭在杨有福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