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都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对大人来说当然根本不成问题。
在孩子们埋头翻找资料——当然,是弘文阁的先生们为他们特地简化过的资料——的同时,兵部、户部的种种报告,都已经汇总到了萧景琰案前。
“传旨列战英,令长林军左营自朝阳岭入夜秦,拔银城、连谷、胜州,截住夜秦叛投大渝的通道,断绝其后路,而后南下攻取夏州。长林军中营、右营厉兵秣马,戒备大渝。”
“传旨章大将军,命西境军北大营自鄯州出兵夜秦,渡澶水北上,拔会州、灵州。主营、南大营戒备西厉。”
“调朔州军、横塞军,自中路方渠、盐池一线徐徐推进,配合大军进剿。”
元佑六年,蒙挚出征北境,列战英以副统领衔暂摄禁军。清平四年蒙挚整合完长林军返朝,列战英升任长林军统领,至今三年,倒也干得有声有色,不负萧景琰期望。至于章大将军,担任西境军统领近十年,能力出众,威望素著,当年四境烽火时萧景琰盘点朝中将领,曾说真心实意想低御外侮,有声望,有能力,可以令士兵甘愿受其驱策的人,除了霓凰、蒙挚,也只有这位章大将军了。
这两支劲旅分进合击,共讨夜秦,战果上,萧景琰是不担心的。朝堂上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反倒是夜秦的战后处置问题。
“臣以为,夜秦与我大梁并非同源同种,其风俗、语言、祭祀多与梁人不同。”既然是军国大事,参与廷议者自然也不限于文官,三省六部、各位军侯悉数到场。礼部尚书柳暨第一个发言:
“何况夜秦僻处西陲,地瘠民贫。我军剿灭叛军,执其君长问罪于前,已经足够宣示大梁国威。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臣以为,令夜秦国君入贡谢罪即可。”
“臣以为,夜秦小人,叛服无常,畏威而不怀德。“刑部尚书蔡荃立刻出列反对:”与其大军时时征讨,还是一劳永逸,灭其国而有其民为好。”
两位尚书意见相左,萧景琰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扣着,并没有立刻发言。沉吟片刻,他将目光投向了以敏察刚正闻名的吏部尚书史元清:”史卿,你怎么看?“
”臣以为,夜秦两次叛乱,固然是小人之性,“史元清的关注点却与前两位都不同,”却也并非无缘无故。元佑六年夜秦叛乱,借口就是地方督抚官员苛酷,需索无度,这次复叛又打的这个旗号。臣以为,不可不加详查。“
“准了。叶士祯,你和——”萧景琰往下扫了一眼,“御史大夫魏元,派员核查。其余人呢?”
一干人等陆续发言,有支持直接把夜秦灭国的,也有支持教训一顿,令其国君服罪入贡,最多重新册封一个国君就了事的。其中,文官大多主张怀柔,倒是军侯们大半跃跃欲试,想要为自己在军中的子侄挣这一份武勋。
然而,军侯之中,却有一位军侯激烈反对灭掉夜秦。淮翼侯出列时几乎声泪俱下:“陛下,想当年大梁灭滑,数十年后,其余孽犹包藏祸心。滑国人民性柔糯尚且如此,何况夜秦胡人,生性狡猾凶狠,一旦灭国,百姓怀恨,全数杀之则有伤天和,要是不杀,臣恐永无宁日啊!”
萧景琰还没回答,负手旁立的霓凰眼底,已经闪过了一道寒光。
滑族……滑族。
提起那个民族,就想到赤焰,想到林殊哥哥,想到心口上那道永远的伤。
霓凰轻轻一声冷笑。
笑声极低,然而在朝堂上,却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连萧景琰也转向了她:“郡主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