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在门诊换药有见过“老烂脚”(下肢静脉性溃疡,也叫臁疮)连续换换药,换了两三年愈合的,也有连续换药五六年愈合的,大部分都是绝望地换了三四年的外敷药,依旧没有愈合的老年人。
“老烂脚”,其实就是下肢静脉瓣病变,加上血管压力过高,皮肤微循环变化,导致皮肤缺乏营养,色素沉着、纤维化、皮下脂质硬化甚至皮肤萎缩,一不小心再磕着、碰着,出现的伤口就更不容易愈合,时间一长因为血液循环不好导致的经久不愈的伤口就叫溃疡,是不是很多人以为溃疡只能长在口腔里?但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的问题哈。
你设想一下,让你隔一天就去医院的门诊换一次药,拥有着一双或者一条弱不禁风、脆弱不堪的腿,换药换上三四年,皮肤溃烂的地方,仍旧是溃烂的,你绝不绝望?
我记得我换过的每一个伤口。
今天这个伤口是什么样?有多大、脓液、渗液、有没有长伪膜、伤口周围有没有湿疹……基本上看伤口认人,我可能记不得大爷大妈是不是来过,但是伤口一打开,我换过的伤口长什么样我都记得,很绝望的是,今天换,这个伤口是这个样子,明天换,还是这个样子,后天换,依旧是这个样子,一点愈合的迹象都没有。
免不得让我有些怀疑,是我换药的手法没把腐肉清干净?还是医院的中药外敷的药膏子根本没用?
越换越丧气,越换越失望,好像我换药一点作用都没有,任我勤勤恳恳地努力,伤口就是不愈合。
那天下午,雨天,来门诊换药的病人少了很多,我又换了一个伤口一点变化都没有的老爷子,也是臁疮。
换完药之后,我无望地靠在椅子上:“老师……我感觉我们换这个药,一点都没有用。”
门诊另外两个老师空闲下来,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听见我抱怨,笑而不语,“你说还换它干什么呢?”
其中一个老师“嘲笑”道:“你才换多久?”“老师我都换了几十年了,哪一个伤口不是换好几年才慢慢愈合的?”
“本来臁疮的皮肤营养功能就不好,你指望换几个月的药就能看到什么效果吗?简直太敢想了。”
“你得很细微地看,臁疮这样的伤口都是一毫米一毫米地敛口的。”
啊……一毫米一毫米么?真是急煞我也。
老太绝望地靠着床头,我安慰道:“坚持换药,两三年就好啦!”“我在门诊换药的时候,有很多阿婆阿伯都换了好几年的药,然后慢慢愈合的呢,要有信心呀,怎么会换不好呢?”
老太平淡地说道:“到火葬场,病就都好了。”
说得我一时间不知道接什么话好,很难用语言去安慰,我便站起来,捏捏老太的手臂,“不要这么丧气呀,我们都相信你的臁疮能换好,你怎么能泄气呢?”说着说着,老太的熏洗也蒸好了,我便上前把机子撤下来,给她溃疡的地方晾着,等干了再找老师过来帮老太裹上新的药膏。
“好不好都无所谓喽,反正我老太婆也没几年喽……”看似很豁达的言语里面我能感觉到的只是无尽的悲凉,“带病生存”这几乎是所有人晚年迟暮的生活状态。
老了,是不是就等于废了?
很显然不是的,反例有很多,大家都能列举出来。
但是,你我会成为这样的反例吗?
越是在医院待久了,越是害怕年老后的自己踏入医院的牢门。
也不是没见过刚刚五十岁的中老年男子瘦若干柴、面如黄土,枯槁得像个还活着的厉鬼,丧失神志和意志,佝偻在ICU的病床上,嘴巴里插着呼吸机的管路,下面插着导尿管,颈部连着颈静脉穿刺用来输液,穿刺的接头上连着三四包药液,一只手上打了留置针接着麻醉药,烦躁的时候就推一点麻醉药进去让他睡觉。
每天的血压靠多巴胺来升,每天的心跳靠钾泵来维持,每天的呼吸靠呼吸机来持续。
这才是一个五十岁的中老年,我还以为七八十了。
人生永远比你想象的要脆弱,很多90后现在都不敢看自己的体检单子了,为什么呢?
曾经以为一个好身体就拿来挥霍和透支的,没曾想到,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包括你自己糟践自己的健康,也有健康离你而去的一天,永远都不要觉得仗着自己的身体有多棒,我告诉你,只是因为年轻。
不是因为年轻身体好,而是因为年轻不懂事。
不明白健康一旦挥霍,就不会再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