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祭文,需要考察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些史料记载,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写,不能乱写一通,所以很费时间。
梅林等了半,却没有等来董大儒,他着急了,以为是董大儒放自己鸽子了,然后跑去茅房看了一圈,发现他不在里面。
“咦?奇怪,不在这里,能跑到哪里去呢?”
于是,他来到了董大儒的屋子,问了问站在外面的下人:“董大儒可曾回屋?”
“回老爷话,董大儒已经睡下了,他让您先自己看史料,他睡醒了就会过去帮您。”
“睡……睡醒了……再来。”
梅林听了这话凌乱了,然后呆呆的站在门外。
“罢了,既然如此,那我就自己先去看看吧,等到董大儒醒了,务必让他来我的书房。”
“是,老爷。”
这两里,百姓是一往田间跑五六次,每次看着蔫吧吧的庄稼苗,心里面就在流血,因为庄稼就是他们的命啊,庄稼在,命在,庄稼要是旱死了,那他们也就饿死了。
这两,他们真的是度日如年,白心里面流血,晚上眼中流泪,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以至于每个人都精神恍惚的,每个人都顶着个黑眼圈。
终于,到了约定好祈雨的这。
这一早,所有的百姓都早早起来,来到了祭台之处,等待着官府的冉来。
今,对于百姓来,是个重要的日子,他们在鸡叫后就起来,亮后就来到了这里。
盼星星盼月亮的,总算是等到官府的人来了。
百姓看到官府的人来后,主动让出一条可以通过的道路,随后,雍州城的官员陆续到场,梅林也来到了他们之中,而董大儒则是坐在马车里,没有下来。
今,梅林的脸上洋溢着些许笑容,看来是祭文在董大儒的帮助下完成了,要不然,他不会这么高心。
“诸位大人,本官给诸位介绍一下,此人是原先帝都的大人,他叫梅林,如今已经辞官了,来到我们雍州城定居,是我们雍州城的荣幸,今日,就是梅林负责我们雍州城祈雨一事。”
“梅林?难道是那位梅大人?”
一旁的一个官员听了:“废话,这帝都一共就一个姓梅的大人,不是那位是哪位?”
“那怎么会辞官呢?”
“你问我,我问谁去?”
“好了,诸位大人不要讨论了,今日,我等都是为梅大人捧场的,毕竟祈雨可是一个苦差事,梅大人既然能应下此事,就明梅大人是个心怀下苍生的人,此乃大义。”
“嗯,是的,我等就预祝梅大人能够祈雨成功。”
“梅大人,一切东西都准备好了,请您上祭台,吉时马上就要到了。”
“好,那我就上去了,吉时到后,你给我一声。”
“是,梅大人。”
梅林上了祭台,随后从自己的正气宫里面拿出那董大儒交给自己的镇国级别祈雨诗,然后铺在面前的桌子上,等待着吉时到来。
底下站着的百姓也都在翘首以望的看着祭台上的梅林,他们也在等待着吉时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