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入阁的顾秉谦已经是堂堂首辅了。而他,连次辅都算不上。如果不是他能力摆在那里,恐怕现在在阉党中早就没有他的位置了。
可是魏广微实在是接受不了去认魏忠贤为义父这事,所以他只能从另一个方面在魏忠贤面前发挥他的作用。一是时时主动的向魏忠贤说明朝中事宜,二就是主动派人注意朝中仅存的东林文臣的动向。
也不知是魏忠贤乐意见着魏广微如此还是怎么回事。不说朝中仅存的那些东林文人的动向,就是那时时私下向他说明朝中事宜这事,魏忠贤可谓是极尽满意。而这也渐渐导致了身为内阁首辅的顾秉谦权利越来越小,两人本就面和心不和的关系自是更加恶劣了。
不过现在万事有魏忠贤压着,即使他们之间不合也没用。再者说了,目前魏忠贤的大多心思都放在了武林上,无论是魏广微还是顾秉谦都不好拿朝堂上的事去烦他。
但是谁知道魏忠贤满怀对付武林的心却被朱由校给打住了。可这事还没来得及落下,让魏忠贤更加糟心的事又来了。于此,魏忠贤只能是说阴魂不散。
而这些事还是得一件一件的说起。自是从朱由校打住魏忠贤的事开始说吧。
……
天启五年,方出了正月。顺天人事风日依旧。
魏忠贤在休沐过后让人崔呈秀上了个折子。无他,只说藏武于民间不利于地方官府的管理。这是个平淡至极的折子。按着往常来说,司礼监一放,魏忠贤再去请个旨意,明面上说也就是自己去盖个印就好。
但是让魏忠贤没有想到的是,不知那天是因为什么,朱由校竟然心血来潮要司礼监将折子给他送些过去。本就没想到朱由校突然要看折子这一茬的魏忠贤自然也没有与司礼监的太监以及雨畴芳说,所以司礼监的太监直接就将当日的折子全部给朱由校送了过去。
据雨畴芳和后来赶去的王体乾说,朱由校一开始才看折子时很满意,相当满意。就折子上的来看,大明国库充盈,辽东局势也稳了下来,可以说是一片歌舞升平。朱由校还给雨畴芳与王体乾夸赞魏忠贤办事果然让他放心。可是就在一直面带喜色看着折子的朱由校看着崔呈秀的折子时,他整个人的脸色直接就变了。
因为这打压武林最早是因为张居正为保证变法顺利推行而提出来的。在当年四部十六局的打压下,辉煌了千年的武林直接灭了踪迹,在整大明一连消失了近五十年。
犹记得上次朝堂因张居正的事而吵的不可开交时朱由校才下过令,可是没想到现在竟然又有人跳了出来。而一看上折子的人,完全又没听过时,朱由校也不客气。都没有让王体乾拟旨斥责,直接就让雨畴芳带人赏了崔呈秀二十庭杖。
这二十庭杖把崔呈秀打成了什么样暂且不说,反倒是直接将魏忠贤给打醒了。他突然明白,有些光明正大可以做的事尽可放手做,而有些偷偷摸摸的事如果必须要做的话一定不能让朱由校知道,即使听也不能听。
这次事之后,魏忠贤自知不能让再以朝廷之力对付武林了。至少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了。不过吸取了教训的魏忠贤在次之后却是将司礼监牢牢的握在了手里,即使是王体乾和雨畴芳在这里也没有过多的话语权。而如果朱由校以后还想看折子,那么那些折子都将是经过魏忠贤挑选和安排的折子。
而这一点,魏忠贤将魏广微的作用完美无缺的发挥了出来。有他把住朝臣上折子的第一道大门,一般不入魏忠贤眼的折子根本就到不了司礼监。
但是让魏广微全权把着第一道门这件事也引出了一件事。不过说这件事还是得说说另一件事。而另一件事自然是燃魏忠贤一直觉得阴魂不散之事。
话说杨涟在被贬官回家之后,竟然真的如那夜与宋黔说的一样,在应山与当地文士谈论朝政、痛斥阉党。因为杨涟的名声很大,再加上他又一心为民。所以只是短短几个月,他就在湖广弄出了不小的名声。
而魏忠贤呢?实在是想除了杨涟换一个清净,但是一直没有办法。且就在魏忠贤还没有出手的时候杨涟竟然又出手了,而且这一次,声势浩大。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今年春暖的比较晚、再加上到了三月都还没有雨水落下,湖广百姓种不了地,地里本有的也死光了。而湖广布政使司又一时救赈不及时,所以短短半月时间湖广就出现了数万流民。见着这么多突然冒出来的流民,湖广布政使瞬间就慌了。毕竟这流民一个控制不好就容易导致叛乱啊。故此湖广布政使的直接就给朝廷上了折子。
可是这折子上去就被顾秉谦给否了,因为国库没有那么多银子,至少他看着没有。而正当他准备将这折子打回去的时候,魏广微觉得这种涉及到社稷安稳的折子还是应该呈上去才对。可是一直当着憋气首辅的顾秉谦哪里会同意?两人没有顾忌的就在文渊阁闹了个面红耳赤。不过也幸好文渊阁里现在都是阉党大臣,没人敢说也没人敢阻止他们。
后来见一时收不了场,崔呈秀只好急忙将折子的事告诉了魏忠贤。魏忠贤知道此事之后,直接让两人带着折子去魏府。本来众人还以为魏忠贤要狠狠批魏广微一顿,但是谁知道魏广微出魏府时满脸的春风得意。至于顾秉谦,底着头不说,褶皱的老脸上更是多了一个明显的巴掌印。
魏忠贤是当天就进宫起的圣旨,赈灾的银子更是当日就让户部给拨了下去。数万的流民,魏忠贤一口气批了五万两白银,并且魏忠贤还让杨寰带着锦衣卫去监督赈灾。
可是魏忠贤万万没想到他这么做了还是背了骂名。至于是谁骂他?自然是杨涟无疑。那还是赈灾银子发下去半个月,也就是天启五年快四月的时候。
依魏忠贤的想法,凭借着赈灾的银子再加上锦衣卫在一旁监督者着赈灾,五万两白银怎么应该够那些流民度过这段时间才对。再不济也应该能控制住流民增长的趋势,防止民变。而结果呢?确实达到了魏忠贤的预期。可是魏忠贤还没来得及放心的睡个安稳觉的时候。杨涟在湖广大肆说魏忠贤贪污赈灾银的声音就从湖广飘来了顺天。
听着这消息,魏忠贤真的是杀了杨涟的心都有了。但是不说人在千里之外,就是杨涟的身份和影响力就不允许他死的这么不明不白。可是留着杨涟这样下去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文人一张嘴,张嘴可杀人,魏忠贤太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他必须永远将所有能威胁到他的嘴给永远封起来。
可是如何以一个正当的办法封住他们的嘴却又是一个让魏忠贤头疼的事。不过他还没想的时候就有人就已经想到了一套完整的办法。
两全其美,天衣无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