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理想和现实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并且不可弥补时,你的心态会迅速的崩塌并且转变。原来看的比生命还重的东西突然就一文不值了。原来自己为之坚守的东西突然就无所谓了,原来为之珍爱的信念突然就放弃了。
你看透了现实,败给了生活,放纵了自己,毁灭了理想。
辩机就是这样,他最初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得道高僧,玄奘就是他的目标。
少年的辩机是幸阅,也是幸福的。作为一个和尚,他能跟着玄奘这样名扬下的高僧学习佛法,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他人生的开局很顺利,起点也很高,放眼下,大唐的和尚像他这样的没有几个。玄奘是何人?那可是令李二都敬重有加的人物,找遍满大唐,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一句俗话,辩机是和尚里名正言顺的僧二代,跟着一个鼎鼎大名的师父,想不出头都难。
他跟着玄奘真的增长了很多见识,见过无数高僧,无数勋贵,连皇帝都见过。可以他已经做到了和尚里的佼佼者。只要他再在玄奘的身边呆上几年,随便去哪个寺庙,做一个主持都是绰绰有余。
他的前途很光明,没有一点坎坷,如果不出意外,他最后也会和自己的师父一样名扬下,所到之处都是鲜花锦簇,恭维之声,虔诚之语。
那种被人围着敬仰的感觉真的无限美好。辩机很享受那种感觉,那时的他是人群中绝对的焦点,是人群中膜拜的对象。
可是这一切都变成了虚幻,从他们师徒二人来到长安,他的理想就破灭了。他梦想的场景都不可能再出现。
没有了崇拜的人群,没有了疯狂的信徒,只有破败的禅房,冰冷的被褥,见一顿饱饭都是奢望。
他坚持着,隐忍着,也幻想着。幻想着这一切都可以过去,这一切不过都是暂时的。他们的最终归宿,依然会是灿烂无比。
或许,这是皇帝对他们的考验,毕竟师父从竺带来的佛经都是梵文,皇帝没有见过,总是需要防范。只要经书译出来,皇帝看到它的好处,会立即把他们请出来,进行空前的讲经活动。到时候底下僧众万千,他和师父坐在道场之上,会再次成为下人神往的高僧。
为了这个飘渺的希望,他跟着师父不畏严寒酷暑,每都躲在禅房里译经书,一都不出一次门。
每次眼睛发酸无法再看东西的时候他总是会抬起头,看着窗外那刻高大的槐树出神。
希望那一刻快点到来。
他等啊等啊等啊,等到最后的耐心都消磨没了那个希望依然没有到来。
他问自己的师父,皇帝会不会已经忘记了他们?
玄奘默然无言,用手抚摸着屋子里堆起来的经书,一脸满足。
这是好事啊,如果皇帝忘记了我们,正好有时间来完成我的大业。只要这些经书译完,我就完成了我的心愿。
人生实苦,能传下这些经书,减轻人间罪孽,使生者得极乐,亡者得安宁,为师于愿足矣。
玄奘的话犹如晴霹雳一般让辩机呆若木鸡,他实在没想到,玄奘的内心,居然是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