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朝参基本沿用了前朝的惯例,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
李治一朝又进行了稍微的调整,规定四品及以下的官员每个月逢一、五日朝参,三品及以上的每月一、五、九朝参,另外一群人很厉害,每天都要去,生不如死。文官五品以上,还有两省的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他们这群倒霉蛋被嘲笑为常参官。
像苏小义这样的左武卫行军参军根本就没有参加朝参的资格。
左武卫不属京司,只是在长安轮番,虽然苏小义是八品行军参军,但进宫参加朝参还是算了。
至于他兼任的那个太医署博士,问了下孙正权,从八品,品级也是低到尘埃里了。而且整个太医署根本就没有参加朝参的资格,太医署的职责就是好好的给皇家看病,至于讨论国家大事,那不是你们该考虑的事。
连孙正权都不参加朝参,他苏小义就更别提了。
不过去皇城当值是跑不掉的,苏小义穿戴好太医署的官服,手里拎着精美的食盒,两个丫鬟早早的就已经在屋在等候,接过食盒,放进大门外的牛车里。
家里的丫鬟已经放弃了伺候苏小义的念头,从家主进门的第一天她们这些丫鬟就被拦在门外,一律不得入内。
管事张大试探了几次都被苏小义狠狠痛斥,说自己堂堂左武卫参军,又是太医署的博士,不是酒囊饭袋,也不是长安城里的纨绔,哪里用得着下人伺候!在草原之时,爬冰卧雪,为保大唐江山奋勇杀敌,数月不洗衣,常年不卸甲,令突厥狗辈闻风丧胆,仓皇而逃。回到家中岂能奴役我大唐子民!
话说的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连苏小义自己都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许多。
张大深深的叹服,说家主真高义也。家里的丫鬟哭成了泪人,恨不能立刻为家主去死。
苏小义心中很失落,古人的审美真的有病,明明二十多岁才是女子最美好的年华,在大唐为何会被形容为年老色衰?你们的眼睛都吓了吗?
丫鬟把苏小义的官服整理一下,又跑到屋子里把苏小义忘记的鱼袋挂在腰间。里面是进宫用的鱼符,万不可忘,不然会被守卫拦住。
苏小义对门口的牛车十分不满,那辆木制的牛车走动的时候吱吱嘎嘎,隔着半条街都能听到。
全部都是木制,一点铁料都没用到。车轴是用纹理细腻的榆木制成,结实是结实,就是和车轮连接起来转动的时候摩擦力太大。
也不知道公输家是怎么改进的,捣鼓了许久造出的东西并不能让人满意。只要在车轴上包裹一层铁皮,在车轮的中间安装上粗壮的弹簧,再抹成一层油,就能解决。不需要和后世一样精巧,只要有五成效果,就能节省不小的力气,牛车的寿命也会成倍增加。
草图已经画好,就放在家里的书房,给张大看过,那家伙为人处事精明的很,但动手能力不是一般的差,拿着草图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苏小义画的是什么。
又找来了昭国坊的匠户,看过草图的匠户惊为天人,趴在地上指天发誓,说自己绝不会泄露草图哪怕一根线条,只求能饶他性命。
家中有老母幼子,望参军怜之。说的悲痛欲绝,楚楚可怜,鼻涕眼泪都流到地上了。
苏小义不知所以,张大蠢蠢欲动,终于没有忍住,一把揪住匠户的衣衫,询问缘由。
匠人如实回答,此等惊天之物他一个小小的匠户实在没有那样的本事制作出来。怕只有公输家的巧手耗费数月方可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