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大臣上书劝柬,他们的底线是武媚可以进宫,但是册封为昭仪之事万不可行,本来就不是光彩之事,再兴师动众的册封,置皇家于何地?天下人又如何看待?
能让武媚进宫已经是他们所能做出的最大的妥协了,天下女子何止千万,陛下正值壮年,龙性初成,如后宫女子颜色不堪,满可以寻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即使要册封妃嫔,满朝勋贵家里也有长成的女子。无数条平坦的道路可以走,为何陛下非要选择最凶险的一条?
李氏虽得天下,然一直被世家大族暗中嘲讽,血统不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李氏族人。没办法,李氏一族崛起于陇右,滚烫的热血之中有鲜卑的痕迹。虽然马上得取天下,但是世家大族有自己的臭脾气,向来瞧不起李氏,觉得诗书传家方是大道,李氏虽拥天下,富有四海,却是思想上的侏儒,不屑于之为武。
太宗皇帝对世家大族的轻视十分痛恨,岁命礼部尚书高士濂、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负责修订氏族志,以遍刊正姓氏。
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氏族志“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基本贯彻了太宗皇帝的指示,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世家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
大唐最初立国之时,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关陇集团入隋后开始解体。李唐起自关中,唐初关陇集团消失。江左和代北士族,至大唐时已经没落;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隋末战乱打击,但根深蒂固,到大唐时,仍有一定势力。
大臣房玄龄、魏徵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山东士族依然保持着他们在政治上的高位。士族势力的强大,对皇权不利,太宗皇帝尤其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皇族之上。经过数次打压,世家大族已经收敛很多,但是只要一有机会的他们就会对朝廷指手画脚。
李治封先帝的才人为昭仪,这种有悖人伦之事一旦被他们抓住,就会闹的天下皆知。到时候无法收场,李氏颜面尽失,朝廷脸上无光。弄不好就是一场滔天的风波,到时候血流成河,人头滚滚,谁被牵连其中也未可知啊!
可是武媚已经进宫,李治的决心不容动摇,上书的大臣全都被责罚,无一幸免。
宫门外跪着的臣子足足一大片,年纪轻些的倒还好,到底体力好些,跪上两个时辰虽然双腿已经失去知觉,但不至于昏死过去。
上了年纪的老臣就比较凄惨,七倒八歪的昏倒一片。太医署忙的手忙脚乱,抬走一个又抬走一个,生怕哪个倒霉的大臣死在自己的手里。
君臣之间足足对峙了两天,眼看再这么僵持下去朝廷必有大乱,身为中书令的柳奭赶紧找长孙无忌商量对策,才有了请求立陈王李忠为太子的奏折。
朝廷众臣,所忧之事是皇后因无子而被废,如果陈王进皇后宫中亲养,又被立为太子,那这件事就迎刃而解。
陛下如果同意,则册封武氏之女为昭仪也可以商量。
只要李忠被立为太子,那王皇后的后位就能稳固,即使你武媚贵为昭仪又如何?刚出生的李弘到底是庶出,又有何惧?
李治在太极宫大发雷霆,居然敢威胁朕?这大唐江山都是我李氏的,朕不过是给自己心爱的女人一个名分而已,你们就如此阻挠,还用太子之位和朕做交易,手段高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