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没出声,杨士奇接着道:“银子虽然也有其他的作用,但最重要的就是当做钱来使用,所以将银子埋在土地里是没有意义的,银子只有花出去,再赚回来,个人的财富才能增长。”
“怎么会增长呢?明明没有变过。”朱允炆道。
“草民来应天府这几天,看到了皇家制造厂出售造纸机和印刷机的景象,他们本来不过是木头,当柴火用的,不值钱,但是经过工匠制作以后,一台造纸机就能卖好几百两银子,虽然他们还是木头,但已经更值钱了。商人们买了造纸机造纸卖出去,卖到一定数量就能收回成本,后面卖的纸就是赚钱,他的财富也就增加了。”
“若是有很多像造纸机一样的器械,就能极大地增加大明的财富,不过大明好像没有那么多银子,到时候一两银子就会值更多钱。。。。”说着说着杨士奇没声了,显然遇到瓶颈了,还没想到银贵钱贱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影响。
朱允炆接着他的话茬道:“银贵,论银者不加而暗加,论钱者明加而实减,以致商贾利薄,裹足不前。然后商店大规模关闭,小民无处购买生活必需品,商业因而发生了严重的萧条。手工业者使在卖出自己的产品换取制钱,购进较大宗的原料用银两支付的过程中,备受银贵钱贱之苦,最后也是破产。国家税收短缺、国库空虚、度支日继。最后就会天下大乱。”
杨士奇听了恍然大悟,“多谢陛下解惑,陛下才智过人,草民万分佩服。”
“杨爱卿答的不错,银子的确是一门大学问,值得究其一生来研究。朕有一与银子相关的事,杨爱卿可愿意做?”
“愿为陛下肝脑涂地。”朱允炆说的那些话已经把杨士奇折服了。
“太祖高皇帝将倭国列为不征之国,然而倭国蕞尔小邦,居然称自己为‘日本’,他们如何当得起‘日本’这个名字?他们的王还自称‘天皇’,岂不是比朕还大?简直可笑。总之,朕要灭了倭国,杨爱卿能否当此大任?”
“陛下,日。。。倭国再小,也是一个国家,草民区区一人,如何能灭一国呢?”
“如今倭国正陷入战火之中,各个大名,也就是诸侯国打的血流成河。倭国还流行以下克上,诸侯国的臣子喜欢谋朝篡位,真真是不似人伦,这种毫无道德,学习了中华文明也没有进步的国家,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倭国还有巨量巨大的白银,这正是大明需要的,也是杨爱卿首要的任务。谋国之事可缓缓图之,白银则是紧急要务。”
“朕会让锦衣卫陪爱卿一起去,爱卿要先去登州府找齐王,你的身份就是代表齐王府的商人,从登州府向倭国运送武器,是那种质量还行但即将淘汰的武器,换取白银,培养势力,要将武器多卖给几个大名。爱卿的任务就是赚银子,运回大明。除了银子意外,倭国女子也可以运回大明,每个女子五两银子。”
“归程就不要去登州府,而要到松江府,将白银运到国库。倭国女子你就看着处置,尽量还是卖给那些没钱娶妻的贫民吧。卖给贫民的话就按一个女子五十文钱,卖给青楼或者豪商,每个女子一百两银子。”
“从松江府到登州府也要走海路,不准走陆路,你可以将南方的稻米,造纸机之类的运到登州。这叫三角贸易。
“爱卿就是要做一个商人,多多结交倭国大名。不准让他们出现一个势力过大的大名,锦衣卫会帮助你的。”
杨士奇一边听着一边擦汗,自古以来就没有见过如此赤裸裸的皇帝,张口是灭国,闭口是贩卖女子,这倭国是怎么招惹这一尊大神了。
“陛下,草民有一事不明。陛下为何如此记恨倭国?”
“朕刚才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倭国国内对大明大不敬。大明沿海倭寇盛行,太祖高皇帝多次派人与倭国交涉,均无结果,这是不是倭国之过?既然倭国解决不了倭寇的问题,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是,草民,草民明白。”皇上这是要将倭国绝种啊。
“还有,朝鲜的白银也很多,虽然不能往朝鲜卖武器,但可以卖给他们丝绸瓷器啊,他们肯定喜欢的,如果忙不过来,爱卿就多开辟一条航路,去朝鲜的是专门为了白银的。”
“朝鲜从国王到小民都心向大明,但难免有几个顽固分子对大明抱有敌意,这种佞臣必须杀之而后快。这种事让锦衣卫去做,爱卿只负责赚朝鲜的银子就行了。如果朝鲜全体上下要并入大明,爱卿一定要及时向朕禀报。”
“是。”皇上连朝鲜都不放过,看来南方那几个国家也逃不出皇上的手掌心,太祖高皇帝一世英名,怎么教出这么个玩意儿,杨士奇默默地想。
“朕该讲的已经讲完了,杨爱卿择日启程,越快越好。朕可以明确告诉你,只要你将这件事办好,事成之后内阁之中必有你的一个位置。朕现在命你为大明特使,正五品。专门负责大明与朝鲜和日本的贸易,爱卿能否做到?”
“臣定当不负重托。”杨士奇重重的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