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回忆苦难(1 / 1)老驴奔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情戏不像京剧那样刻板,唱的大多都是历史故事,而是最贴近陕北农民生活的一个剧种,多数演的都是陕北地区的人文轶事,或滑稽,或悲苦,有时候甚至还掺和一些荤段子,听的底下的听众笑的俯首哈腰,多数时候还是演的一些较为悲苦的故事,诸如哪个赌棍父亲赌博输光了家产,甚至是输了老婆,然后着重演出那位被抛弃的母亲带着孩子的苦难经历,这样总能引起这些农民的共鸣,赚足众人的眼泪,特别是一些内心敏感的妇女,每当看到女主吃苦受累,有情有义,便哭的稀里哗啦。

村里的戏曲开始的时候,这些农民们早都从自己家里带上板凳,争相赶去,争取抢一个好地方,不等戏曲开始,他们已经是坐满了整个场地,一排排的,不那么整齐,却又有种默然的整齐,道情戏的还是当属那些妇女以及头上裹着羊肚子毛巾的老汉们,其他的年轻人,特别是我们这一代,纯属只是为了去凑个热闹,更让我们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卖冰棍和卖小吃的商贩,大热天的舔一根冰棍,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是那些年长的人绝对体会不到的,就像我们体会不到他们为何会沉迷与那无聊的戏曲一样,更不理解的是,那些妇女看着戏曲哭鼻子的样子,看戏就是看戏,如果为了难过的话,那还不如不看。

我们当然是无法理解的,因为戏曲中所演绎的那些苦难,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体会过,而对于那些稍微年长一些的人,确实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们看戏曲决然不是为了难过,而是对自己苦难经历的回忆,甚至有些是对自己命运的思虑,这些故事估计都不知道是哪个陕北的人才编撰的,这些流泪的看客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但是依然在每个游走于各乡各村之间的戏班子演绎着,经久不衰,即使重复观看了百遍,依然是有人流泪,这就是他存在的意义吧。

说起苦难这个话题,我一直认为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是相当的苦了,平日里的吃食也都是玉米馍,钱钱饭,黄米饭之类的,蔬菜也一直是那经年不变的大白菜,放在现在的话,那叫杂粮,但是在那时候那就是最主要的饭食,要想吃一顿肉,不出什么意外,也只能等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但这只是我以为,每代人,甚至是每个人都苦难的定义是不尽相同的,在我看来,吃的好才是幸福,但是对于上一代人来说,能吃饱就是幸福,我不止一次的听村里的那些长者说他们以前的故事,他们小时候尽管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吃饱就是他们眼里最大的幸福准绳,窝窝头,苦菜,风滚草的根都是不可多得的东西,甚至饿死人的事也时有发生,人如草芥,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就是每个人脑子里最基本的认知,在他们看来,如今已经是幸福到无边无际了,虽然依旧是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至少每年打的粮食可以养活一家老小,这便足以。

我爸对我一向严肃而冷峻,我没什么事基本不会和他闲聊,即使闲聊,话题也绝对不会太过深入,但是我妈和我爸的性格却截然相反,她也是那种只会闷头做事的老实妇女,尊敬长辈,爱护儿女,勤劳朴实,但也不免唯唯诺诺,也不懂得当家做主,当然那个时候,女人也没有当家做主的权利,家里的一切财务大事都是掌管在我爸的手里。

每当我妈受了委屈,她便会向我们这些孩子吐露心声,其中一件事我记得尤为清晰,我们姐弟三个一个和一个只差一岁,往夸张了说,那就是我妈一年生一个,三年时间就生了我们姐弟三个,那时候我才一两岁,家里的光景也过得不好,据我妈透漏,他和我爸结婚以来,当时家里只有三四百块钱的积蓄,日子过得很是清苦,再加上孩子多,都还年龄小,我妈照顾不过来,只能是背上背两个,手上拉一个,一天待在家里,不仅要照顾我们三个,还要做家务,家里的牲口多,喂猪,喂羊,一刻也闲不下来,她现在都经常戏言:“现在孩子大了,才知道日子过得快,在你们小的时候,那几年我就像是活了百年一样的煎熬”。

这些生活中的苦难,我妈是没什么怨言的,都是为了我们姐弟几个,而更在让她受委屈的还是因为贫穷而带给她的其他的一些副作用,由于家里没钱,那时候我的舅舅光景过得更差,隔三差五的跑到我们家里来借粮,导致我妈在我爷爷甚至是我大爸那一家子人眼里都饱受诟病,她们老是嚼舌根,说是我妈怎么有这么些亲戚,穷的稀里哗啦,脸皮厚的老是借钱借粮,但是那毕竟是我的亲舅舅,我妈的亲哥哥,我妈都不帮忙,那还有谁帮他。记得一次我舅妈要生孩子,由于难产去了医院,我舅舅没钱,跑来找我妈借,但是我妈也没有啊,家里粮食倒是多,但是一时也换不成钱,我妈说他至今都忘不了我舅舅站在地上祈求她的那个眼神,贫穷真的让人没了尊严,我妈也如此,救人要紧,哪里还顾得上脸面。于是她跑去找我爷爷借,她进了我爷爷的家门,我爷爷正躺在炕上。

“大,给我借200块钱”

“你一个婆姨女子要钱作甚?”

我爷爷就问了这么一句,我妈没有回答,我爷爷也依旧躺在炕上,也没说给借,也没说不给借,我妈就这样站在他家的地上,足足站了有十几分钟,听我妈说,她当时甚至想钻到地里去。我爷爷是那种极为抠门的人,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攒下了,同时他也很能吃苦,但是他在大事上绝不含糊,每每家里遇到什么大事,他总能拿出来钱,只是要去帮助我舅舅,他就有点不愿意了,因为我舅舅隔三差五的就来找我妈借这借那。

最后还是我姑姑出面解决了那尴尬的局面,给我爷爷说了句:“大,你给不给借一句话,我二嫂站在地上这么长时间了,你心里还有没有点哈数?人家借钱又不是不给你还”

我爷爷这才给我妈掏了200块钱,我妈含着泪拿着那些钱给了我舅舅,这件事是她心里的一处创伤,是家里的清贫让她低眉顺眼没了尊严,她肯定会记着一辈子的,这也是她努力劳作,努力生活的动力,要想活在人前,不让人看不起,只能好好努力奋斗,摆脱贫困。

那些年,她不知道流了多少泪,才勉强撑过来,如今有吃有喝,通过她和我爸的努力劳作,起码摆脱了那种借钱时低声下气的尴尬,她也时常给我们将关于我爸的事情,还有一件关于我爸事就是,我二姐从小嘴细,太挑食,不吃米粉,也不吃疙瘩汤,只吃一点奶粉,孩子饿的干瘦,但那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哪里有钱去买奶粉,我爸还是去找我爷爷借钱,我爷爷因为我爸借那几十块钱而数落了我爸一顿,说是我爸成家这么些年了,连奶粉钱都拿不出来,丢人不丢人?我爸就这样一个成年男人被他数落的眼泪直流,揣了他给的钱去给我二姐买奶粉,之后粮食卖了有了钱,他立马就将借我爷爷的那点钱扔在了他的炕上。

这些苦难的经历听我妈讲起,我就倍感难受,听过一遍之后,我便再很拒绝去听第二遍,只是这些事情已经是烙在了她的心里,不经意间就会提起,这也是一个时代给她的烙印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