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继续收购怡和控股,苏一帆不置可否。
就目前盘面局势,大概率讲,苏一帆已经不可能收购怡和控股。
与怡和控股的价格高低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不确定性。
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苏一帆不想干。
你妹,这不是瞎忙一场吗?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盘局变了,苏一帆必须跟着变化,逆水行舟绝对不行。
苏一帆不是神仙,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控中。
华商财团提前一两年收购怡和控股,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此时,华商财团手里已经掌控了不少筹码,如果苏一帆强行推进,不敢保证会不会出现他不希望见到的结果。
试想,苏一帆举牌怡和控股,凯瑟克家族也不会坐以待毙,增持股份在意料之中。
结果会怎样,大概情况能想象出来。
假设苏一帆举牌怡和控股,持股比例必须超越凯瑟克家族持股数量,估计会在百分之二十几的样子。
问题在于,原来大股东凯瑟克家族必定会增持股份。
收购一方与反收购一方互相较劲,在双方持股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股价已经高企,继续举牌难度越来越大。
假设苏一帆持股比例达到百分之二十六,凯瑟克家族持股比例是百分之二十五股份,那时候股价有可能见到六七十元价位。
由于题材的原因,投资者持股待涨,想要更多的吸纳筹码,变得难度大,而且价位高的令人难以承受。
此时,作为第三方华商财团必将成为此次收购大战的白衣骑士,他们的角色就显得特别重要。
若华商财团向凯瑟克家族倾斜,则苏一帆必将成为失败者。
反之,华商财团与苏一帆联合,凯瑟克家族将失去大股东地位。
问题在于,华商财团凭什么站在苏一帆一边?
苏一帆的新计划,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他只是告诉裘明翰:继续保持观望姿态,等待最佳时机。
好嘛,这是坐山观虎斗,让华商财团与西门.凯瑟克厮杀。
或许苏一帆想看到华商财团与凯瑟克家族,双方斗的精疲力竭,那时候再出手。
比如,自己当白衣骑士,以最小的代价,捞取最大利益。
裘明翰不是质疑自己的老板,心中只有崇拜。
既然老板选择观望,必定有他自己的打算。
正常情况下,怡*控股在七元钱到十元钱之间应该有一个相当过程,哪怕十元钱到二十元钱也不会太快,至少他操作的时候是这样。
大资金操作某一只股票,在没有掌握足够低廉筹码的时候,没有人傻乎乎的向推升股价。
大资金考虑的不仅仅是当期价格低,还要尽量让总成本降低,要反复磨底,只有在掌握了相当的筹码之后,他们才会发动总攻势。
苏一帆不是别人,他们在年前就已经涉足怡*系。
如果盘中有大资金提前介入,苏一帆会在第一时间知道。
所以他很清楚,怡*控股盘中的大资金只不过刚刚入住而已。
但是,怡*控股股价突然就爆发了,七元多的股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涨到了十八元之,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令人惊奇的是,尾市竟然抢盘了,怎么会这样?
连苏一帆也被弄的摸不着头脑,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成本超高。
今天十八元钱,明天就有可能进入二十多元区间,以后还怎么操作?
是啊,就这么短的时间,华商财团能吃进多少筹码,我勒个去了。
苏一帆不理解也就对了,他不是华商财团,哪里知道其中的难处!
如果换成苏一帆控盘,无疑他会认为已经失败了。
股票操作成这样,刚入手就开始大幅升,岂不是鸡肋!
当然,这不是说苏一帆不愿意怡*控股的价位高企。
他手里握有大把的股票,当然希望股价越高越好,只是没想到来的太快太早。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苏一帆不是当事者,他只能猜。
或许怡*控股方面太警惕了,或许另一方操作不谨慎,这才造成双方对抗升级。
当然,他还不清楚易儒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错,易儒信想插一脚赚点小钱,苏一帆就把他打发到了怡*控股这只股票。
哪里会想到这个无心之举,也是促使怡*控股提前爆发的原因之一。
根本原因在于,西门.凯瑟克在易通地产这只股票失利,归结于易氏家族强大的资金实力。
与易氏结仇,使得西门.凯瑟克担忧,并严加防范。
西门.凯瑟克认定盘中大资金是易儒信所为,对方要采取报复行动。
所以,不能说李办诚他们不小心,而是盘中多了易儒信这个搅屎棍。
再一个是因为西门.凯瑟克已经是惊弓之鸟,警惕性太高所致。
如果没有易儒信加入战团,相信李半诚他们也不会暴露的这么早。
如果不是西门.凯瑟克随时戒备,也不会注意到怡*控股盘面的变化,都是因果关系。
苏一帆为何不让易儒信进入置地集团,非要让他去怡*控股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