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吕家父子开门降(1 / 2)团之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贾似道牢牢把控着朝廷,各级官员忙着搜刮民脂民膏,根本不管襄阳城和大宋江山的安危,指望这样的朝廷能够派出多少援兵,能够运来多少粮草,襄阳城到底命运如何,郭靖心里还是有数的。

回到家里,郭靖把所有的人都召集在一起,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趁夜间蒙古人守备松懈时,把年轻人都送出去。

郭靖道:“襄阳城早晚不保,蒙古人在襄阳城下吃亏不少,他们绝对不会给我们留活路,得尽快把孩子们安全送出去。”

黄蓉道:“我们两个已经年过半百,突围出去也没什么用了,你们春秋鼎盛,还有远大的前途。”

耶律齐默不作声,破虏率先说道:“我带兵去护送人,先把孩子们送出去再说。”

郭靖这边想着能送出去多少人就送出去多少,免得襄阳城破,覆巢之下无完卵。守将吕文焕的内心早都盘算着向蒙古人投降,但犹疑未决。

为了能够在蒙古军中谋得一份差使,获得一些利益,吕文焕派出自己的亲信,几次三番送信出去,与阿术的部将阿里海牙秘密联络起来。

刚开始时,阿里海牙并不信任吕文焕,他不相信与自己对峙多年的老对手,会突然之间向自己提出投降的请求。

吕文焕派亲信往蒙古军营去了好多次,结果都是无功而返。吕文焕白白送了许多金珠宝贝,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吕文焕家里人丁兴旺,他自己也积累了不少家资。若是自己一个人,战死了就战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如果带着家人陪他一起战死,为襄阳城殉葬,那么就实在太不划算了,吕家很有可能面临灭门之祸。

思来想去,吕文焕还是选择以家人为重,既然决计投降,就不能犹豫,以免夜长梦多。他派出自己的内弟,拿着大宋朝廷赐予的将军印信,前往蒙古军营。

阿里海牙见到吕文焕的将军印信,心中暗喜,却不动声色。来人将吕文焕提出的条件一一说明,阿里海牙仔细听取。

可是阿里海牙绝非善类,无论吕文焕的使者说得再好,他也不会轻易相信,哪怕使者是他的内弟,也没有他自己来的真实。

阿里海牙闪烁其词,始终不愿意与吕文焕的内弟盟誓。迫不得已,吕文焕趁与郭靖分头去巡城的机会,偷开城门,去了最近的蒙古大军营寨。

阿里海牙看到吕文焕本人,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吕文焕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阿里海牙,希望他能保自己及家人周全。

阿里海牙身为畏兀尔人,自投到忽必烈麾下以来,虽屡立战功,却总觉得低人一头,所以他想在此襄阳城下有所作为,如果经他的手收服襄阳,那可真是大功一件,可以在大汗面前扬眉吐气,而且可以名垂千古。

他苦口婆心地劝吕文焕道“君以孤城御我数年,今鸟飞路绝,帝实嘉能忠而主。信降,必尊官重赐以劝方来,终不仇汝置死所也。”

吕文焕投降真诚,阿里海牙立功心切,双方一拍即合。于是阿里海牙和吕文焕折箭为誓担保,吕文焕感泣,从此父母妻儿皆可以保全了。

后来元军逼近临安时,谢太后派丞相文天祥等人出城前往伯颜军营,文天祥在元营举动异常,伯颜怀疑他有异志,将其扣留,文天祥指责伯颜失信,吕文焕从旁劝解,文天祥痛斥吕文焕是逆臣,吕文焕惭愧不已。

吕文焕说:“丞相何故骂焕以乱贼?”文天祥说:“国家不幸至今日,汝为罪魁,汝非乱贼而谁?三尺童子皆骂汝,何独我哉!”

吕文焕说:“我在襄阳困守六年,也不见朝廷救援。”文天祥正色道:“力穷援绝,死以报国可也。汝爱身惜妻子,既负国,又毁家声。今合族为逆,万世之贼臣也!”

而后文天祥又骂了吕文焕的侄儿吕师孟。元朝将领伯颜、唆都等人都对文天祥钦佩不已,唆都说道:“丞相骂得吕家好!”

吕文焕降元后,有人题诗于江州琵琶亭,诗曰:“老大蛾眉负所天,尚留余韵入哀弦。江心正好看明月,却抱琵琶过别船。”

可是吕文焕年轻时,也是胸怀家国的有志青年,曾有自述“少服戎行,壮临边徼。干戈满眼,轻性命于鸿毛;弓箭在腰,系死生于马足。不但驰驱于西北,誓将屏蔽于东南”。

看到吕文焕这样的自述,人们都会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纵使曾经的追梦少年,纵使曾经豪情万丈,终归会向现实妥协,终归会英雄迟暮。

当郭靖得知吕文焕出城的消息之后,赶紧让破虏督促家里的女眷们收拾东西,连夜送他们出城。他们虽然没有明说,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吕文焕要投降,要卖国投敌,襄阳城眼见就要失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