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回:谢瑶环情定周郎 武三思设计江南(2 / 2)西江清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苏鸾仙见谢谣环心事重重,深知她此刻心思,过来拉起谣环手儿,安慰劝道:“姐姐,想我二人离开洛阳出巡,已有半月之久。抚慰百姓之事,也算有些眉目。那武存厚办事倒也热心,亲自前往太湖动员百姓返乡,只要将土地交还百姓,百姓自会返乡安居乐业,不在生事,可眼下姐姐杀那蔡贼,小心他们朝廷上告诬陷我们,望姐姐心里早有准备。”

谢瑶环正色言道:“妹妹可知,奉旨之时姐姐早已身许国家,是祸、是福,我早已将那身死置之度外,只是此时心中依旧有个事儿,难以启齿。”

苏鸾仙何等聪明,轻声一笑:“想那袁义士品貌出众,又是刚直之士,看与姐姐同心同德,恰是一对鸳鸯,姐姐心中莫非担心是他。若是如此,应把真情告诉与他。”

谢瑶环又是叹气一声:“唉!妹妹,姐姐奉圣命前来巡视江南,此时公务未完,若是私订终身,陛下若知,岂能饶了我去”

苏鸾仙哈哈一笑“姐姐真是傻气,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今日你若错过他去,他日返回洛阳,宫禁森严,既有心思,又能如何?今时有袁先生帮助,先锄强安民,待日后与袁先生远走高飞,陛下又能耐你如何?”

谢瑶环摇摇头儿,长叹声声,说出心中深藏忧虑:“妹妹不知,姐姐今日处境可是四面受敌,万一有事,岂能连累那袁郎?”

这番情真意切心里之话,是男儿岂能沉默。袁行健大步走出,来到谢瑶环前,叩手言道:“贤弟如此真情,愚兄怎能苟且偷生,愿与你生死与共,祸福同当。“

二人不想袁行健在此,惊骇不已,谢瑶环羞个脸红。苏鸾仙见此良机,手指袁行健说到:“姐姐今日要嫁与你,你也都听到?”

“行健孤剑飘零,若得贤弟连理,毕生大幸。”袁行健自不含糊。

苏鸾仙拍手高兴,随即言道:“如此美景,岂能错过,二位皆是爽快之人,不如今日就此拜了堂去,”立即前去令府中准备洞房香烛。

苏鸾仙取来香烛,见二人含情脉脉,心中自是欢喜,催促二人对月下拜。远处传来更鼓之声,苏鸾仙将他们送入洞房之中。这段恩情有诗赞曰:千里姻缘一线牵,多少真情儿女间?不求此生共生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世间小人之多,岂是善人心中防备。这武宏被打得皮开肉绽抬回府去,蔡少炳又被当堂斩首。武、蔡两家岂能善罢甘休?蔡少炳胞弟蔡少彪派人四处打探,查了阮华与谢瑶环结拜金兰,而这阮华正是逃犯袁行健,他与逃往太湖的李得才又是莫逆之交,终于寻了谢瑶环的把柄,武、蔡二人联名上书密奏:谢仲举暗通湖匪,反叛朝廷。

这武三思收到密奏,知江南之事,武三思与来俊臣二人,对谢瑶环恨之入骨,遂去拜见武则天,将诬告谢瑶环奏折呈给武皇,武皇看了心中暗想谢瑶环也算有个归宿,只淡淡言道:“待朕思之。”不予追究此事。这两人见武皇此时心态,催又催不得,问又问不得,心中好个着急。出的朝来,来俊臣便来拜见这武三思。

“大人,今有一偷天换日之计,可将那将谢仲举暗中除去。”见的武三思,来俊臣言道。

“今日陛下不去追究,我能耐她如何?”武三思郁郁不乐。

“大人,今陛下口谕‘待朕思之’可否改为‘代朕诛之’,前去江南拿了谢仲举,严刑之下,哪怕不招认谋反?只要有了口供,就算大功一件。”来俊臣此计可谓狠毒。

武三思有些胆怯:“若皇姑责我擅改口谕,这罪责可是不轻?”

“谋反事大,改谕事小,若是招供,圣上决不会见责。”来俊臣又是劝说。

武三思见此计可行,两人依计而行,武三思以督造江南行宫为名,率领一哨禁军飞马南下,来俊臣也由武三思推荐同往。

这正是:人间青云结良缘,权霸设计到江南。欲知谢瑶环命运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