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子遂令弟子前去。等的一刻,弟子折的柳条归来,惧留孙接过柳条一会编制出一个笼子来。随后言道:“可以去捉那猪妖了。”众神甚是不明白,惧留孙笑而不言,带着笼子和一些柳条前去。
等来到百崖洞前,小妖禀报,猪妖早在洞口站立。见到众神,大咧猪嘴一阵狂笑。“尔等也称大仙?却是老猪手下败将,又赶来吃土?”
雷震子迎的上去,又是一阵大战。这猪妖又使个计谋,掉头跑去,这次雷震子不在上当,连忙退了回来,寻找师叔帮忙。可左右皆不见师叔惧留孙与土行孙踪迹。这时猪妖也是老计从演,现身变成猪了,用猪嘴拱地。这次却有所不同,当那猪妖猪嘴未曾到得地面,却从土出冒出半截人来,手拿柳条,径直抽向猪头,猪妖脸上顿时开花,慌的忙跑到一边拱土,却又冒出半截人来,依旧手拿柳条一阵快抽。
不一会儿,只见的猪妖脸上,四处皆是柳条之印迹,疼的猪妖一阵乱叫,众神仔细一看,乃是惧留孙师徒。这猪妖也非等闲之辈,只见的猪头猛向地上一拱,不见了踪迹。又只见惧留孙遁土而出,口中起咒,瞬间脚下地面变成一潭深水,惧留孙从背后拿出柳条笼子,抛入水中。又是少许,见土行孙从水中伸出头来言道:“师傅,已捉住此妖。”惧留孙便收去法术,土行孙从地中拉出笼来,猪妖竟装在笼中,哼哼声不停。天尊见已收服猪妖,遂令回玉柱洞。
回到洞中,依辈分大小依次而作。惧留孙对天尊言道:“此乃师祖妙法,知道这猪妖已会遁土之术,特派我师徒前来。这猪不会水性,民间有浸猪笼一法,借来一用,本是用竹子编制,师祖来时特别叮嘱,这猪妖会拱土之术,只有用柳条抽打猪妖,才可破它之术。今日已完使命,弟子回玉虚洞复命。”
天尊应许,惧留孙遂带弟子土行孙押解猪妖离去。此时已连败两妖,天尊心中仍是忧虑,见众弟子沾沾自喜,开口斥到:“此鸡妖、猪妖皆如世间人类,人心不足定会生有歪念,使用技巧,虽然不成气候,但皆是自身本能,发挥如此灵力,你等应该反思,虽为上仙,处事均依靠法力。”众弟子听后,起身参拜,心中自是领悟。
天尊又道:“有一偈言: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观自在者。变化从心。达观自得也。菩。觉也。萨。情也。义理先具。能觉一切有情之义。蕴藏也。色受想行识。谓之五蕴。全经重此一句。度一切苦厄。兼自度度他而言。舍利子人名。因色而有受。因受而有想。因想而有行。行之不得则识于心而不忘。五者相因。诸法空相者。谓真性。有而非有。无而非无。是诸法之空相也。真性累劫不毁。故不生不灭。真性本来无染。故不垢不净。真性不着一物。故不增不减。眼耳鼻舌身意。谓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六尘。一切诸法皆缘意起。故法属意。或谓法与发同。即发动也。亦通目之所见为眼界。心之所之。为意识界。无无明者。无昏昧之处也。无老死者。常存不坏也。苦。烦恼也。集。积也。犹云积万过于愆于一身也。二者谓之苦果苦因。灭。涅槃也。道。路也。犹云修行得路也。二者谓之乐果乐因。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菩萨。涅不生。槃不死。阿。无也。耨多罗。上也。三。正也。藐。等也。三菩提。正觉也。揭谛揭谛。揭妙谛以度人也。重言之。自度度他也。僧。众也。萨婆诃。疾速也。谓疾速成就一切众生也”。此乃《般若心经》,文殊等静心听天尊教诲。
天尊再道:“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能屏众缘,永除染著。外相不入,内相不出。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即引太和真气,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气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耀。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乃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
得道成真,自然升度”。《生天得道真经》乃是大乘经典,后有偈曰:
杳杳冥冥清静道,昏昏默默太虚空。
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
天尊讲经,弟子得法,此时玉柱洞中一片寂静,只听天尊论说。却见一玉柱洞弟子急匆匆走了进来。云中子见是派去监视百崖之人,问道:“百崖此时有何变故?”
弟子答道:“自师祖离开后,暂无他事,只是刚才来了三人,两名仙道,一个弟子,那弟子好生厉害,来到百崖洞前挑战,只用几个回合,边将九头虫妖捉住,六耳猕猴前去解救,此时正在交战,弟子赶来禀报师祖。”
天尊听得好似奇怪,却不知何人前来助战?令众弟子起身赶往百崖洞前,探个究竟。来到百崖洞前,远远一看,天尊大喜,此等上神前来助战,心有何愁!
这正是:魂进阴司知天命,降怪自有捉妖术。欲知何人前来相助?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