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八十七、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 / 2)江风语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杨孟晗:心斋公,在山东,如果办团练,粮饷现在,大约是什么标准?

丁老先生:也没具体标准,不用太高的一个棒小伙子,每月发一担米,就有大把人来了如果再加一袋面,就肯定抢破头了。就别提说,像两江当兵那样,还移民南洋大夏国,分田安家了。

杨孟晗听着,基本明白了其实山东老百姓,骨子里还是老实的,还是好打发的现在,实在是饿急眼了。嗯,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杨孟晗:心斋公,朝庭这两年,山东地区,税赋没有相应减免吗?

丁老先生:呵呵,幼鸣,两江也遭灾了,减免了没有?哼哼,我大清,哼哼,嗯,也不是一点没有减免的,但轻灾区肯定没有减免嗯,到底什么算轻灾区,朝庭却没有一个具体标准,就是各地长官凭嘴说呗。好多收成只有七八成的,肯定是轻灾区,税赋一文不少的。所以,各地民团中,总有脾气不好的,看不下去,就肯定带头闹起来了。嗯,有带头的,就有跟着起哄的在山东,某一天听不到抗粮抗税的事儿,反而是稀罕事了。

杨孟晗摸摸脸:这么说来,说道根子上,还是粮食问题也就是说,“把粮食运进去,把人口运出来”对山东任然是有效的。

丁老先生:那肯定是的,自从我来沪上后,日照乡亲,陆续就有不少过来的嗯,来了沪上后,就再不想回去了。

杨孟晗:心斋公,如果我到山东,派人办团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丁老先生:幼鸣,你办团练,待遇好,有田分,这个根本不愁没人来的。

杨孟晗:嗯,心斋公,我们的团练,分成两级一级是正式编制的,是护粮道的另一种,是作为友军的,我们只补贴一些粮食的,让他们打下下手的。

丁老先生想了一下:这样,我丁家团练,就有千余平时由家兄丁守伟丁叔梧,还有犬子凤年带着,现在就可以归到幼鸣麾下至于哪些民团是靠谱的,那些不怎么样可以让家兄帮着打听打听嗯,他在地方上人头还是比较熟的。

杨孟晗:那好,那就请叔梧先生和蔼臣贤弟,多多帮忙嗯,也请蔼臣贤弟在沪上多盘桓几日且等一下我们将来负责这一块事务的负责人。到时,他一回来,就会让他上门来找你的。

丁家家教看来挺严的,一如许多书香世家的做派老父亲在场,丁凤年丁蔼臣,也是一句话都不说,规规矩矩坐在一边老实地听着有事情,也是一切听老父亲安排、吩咐。对杨孟晗的交待,他也是先看了看父亲的神色,见父亲没有拒绝之意,才笑呵呵地点点头。

丁老先生看了一眼儿子,说道:我家凤年,有心科举倒是对老夫这西洋之学,兴趣不是很大。

杨孟晗摸摸鼻子,这话不好接家学不承,往深里说,还是个孝道不孝道的大是大非问题。你丁家家务事,别人也不好插嘴。

也就顺嘴说道:心斋公,当今世道,科举这个敲门砖,还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只有通五经之后,才谈贯六艺嘛蔼臣兄弟还很年轻,时间有的是呀。

杨孟晗说这话时,明显感觉到,丁凤年闻言神情一松,深有同感的样子说不定,平时这两父子,就这一点事,分歧不小呐。

是的呐,杨孟晗鼓吹的这一套重实学、不重科举的理论说道,乃至搞卫国军走捷径这个戏法在科举至上、科举神圣的传统人眼里,算是一条邪路,不是人人愿意走的方家、翁家,对参军博前程,兴趣就不大更何况风气保守、中规中矩的山东儒生呐。

而且,一般人,就是想进卫国军混官帽子,也是没路子的,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的。

丁蔼臣家世好,儒学功底扎实,一门心思想走“暮登天子堂”的科举金光大道,并不令人奇怪的说不定,他心里还认为,自己老父亲仕途不顺,就是因为沉迷这劳什子西学,惹人斜视呐他内心,或许对西学,还有抵触情绪呐。

杨孟晗:心斋公,蔼臣贤弟既然有心科举,平时就在团练里挂个名,得空就帮下手说不定能混个官身,这样科举之路,无论走得通,还是走不通,都进退有据了。

丁心斋笑着一抱拳,这是记下这个人情了是的,每一个父亲,都会给自己后辈铺路子的,科举之路何其难也,有谁敢说十拿九稳。

不过,杨孟晗这个,还真是个干嘴巴顺水人情杨孟晗记得清清楚楚,丁心斋老先生,两个儿子都是中了进士的一门三进士,可是一时佳话,风光无限的。

山东日照丁家,颇有世家风范,代代有人杰比另一个时空的定远杨家,可厉害多了,牛叉多多了。

后来,还出了一个无比牛叉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好像就是他们这一房的。是不是嫡系后代,就搞不清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