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五十七、晋江丁拱辰(1 / 2)江风语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七章、晋江丁拱辰

周秀英一顿金鞭狂舞,就吓得嘉定、青浦两县,不战而降;比当初他们拿下县城还要轻巧,像过家家、瞎胡闹似的,让人不可思议。

因为是反清复明,在没有旗人的地区,都是这个情形;出现大面积伤亡,都是在朝庭派兵镇压之后,才会出现;福建、沪上的小刀会起事,一开始都是这样。像潘起亮那样,凶起杀人的现象,并不多见,不是普遍现象。

杨孟晗和何卓人见过徐耀、潘启祥后;两人都认为,徐耀是个人才,搞情报的话,将来非常可能是把好手;但潘启祥就有点让人不放心了,主要是太老实了、太实在了;反过来讲,在搞情报时,遮莫笨笨的,也容易露馅;一旦失手,不仅仅是他本人有生命危险,连带的情报网络损失,可能就更大了。

最后,让徐耀先进情报部试训;而潘启祥则让他带队,先把这些人送到南洋安置好;真想吃公家饭,就在南洋当地,安排进警察局,当巡警算了。嗯,当个议员也行,这小子有点急公好义,跟着周立春这些年,武艺学得怎么样不知道,这周立春身上喜欢主张正义、打抱不平的劲头,他倒是学了个十足十;他们起事,很大原因就是嘉定县官逼粮,这臭小子看不过眼,跟衙狱官差动手闹起来了,才惹出来这么大动静的。

何鼎桂之主力一团攻宝山,也跟武装行军差不多;部队到达宝山西门后,分出部队像南北二门而去。还没到达南北城门呐,城里小刀会就崩溃了,先锋官陈阿明看到别人都没影子了,自己也不能傻傻地顶在前面挨炮弹呐,打开东城门,带着几个亲信,直接跑路了。其余会众,有的跟着跑;更多的本地人,把头巾一抹,回家重新做回我大清顺民了......

二团方浚耜部,收复川沙、南汇,也没有太大波折;看到洋枪洋炮的巡防师,很多人直接把刀枪棍棒一扔,回家了。沪上一带南方人,要聪明一些,知道洋枪洋炮厉害,看到不对劲就先躲了、先闪了。

不像北方,在几十年以后,闹义和团时,还有大把的人相信,只要请来神仙护体,就刀枪不入,洋枪洋炮没什么好怕的。嗯,还有人出来忽悠,说谁谁谁,脑后这根猪尾巴还能当“神鞭”用,遇佛杀佛,遇神杀神,可金贵着呐。哼!你不信你傻!

满清对北方的流毒与祸害,要更深一些;就是后世,各种邪乎的教门歪道,也是北方更容易泛滥一些。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成了汉文化的主流区域;而汉文化的发源地,中原地区,反而有些退化了,民众更是草根化了。这种落差,就是到后世,也没有完全弥补过来。一个简单指标,后世,北方信基督教的比例,明显比南方高一些;呵呵,不客气地说,红毛大仙教教义,是西方文化里,最不精华的那部分;形象地说,就是块存放了两千多年的老茶砖,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来喝,那是他的事;您不会也捧着金子、银子,跟他抢吧?

等巡防旅把上海县城团团包围住以后,各部按照命令,没有急于进攻。

杨孟晗回到了沪上杨家新宅,陈子恒已经专程把方五妹送回来了,状态还不错。

翁小妹也跟着回来了,新一轮整编在即,估计陈子恒要在沪上盘桓几天;而且,中秋节之后,要快过年了,翁小妹把家婆扔在沪上,自己老和夫君待在常州,是不合适的;翁家家教家训,也不允许她这么做的。

芸娘成了地道的大肚婆了,杨孟晗轻轻抱住她,也不敢用力,问问她这几个月的身体情况。好不容易怀上孩子的芸娘,对这个孩子期待得很;医生告诉她,这一次能怀上就蛮幸运了,她再怀孕的机会并不大了。所以,芸娘处处细心得很,小心翼翼的,生怕出意外。

她现在已经把公事交给馨馨了,在家里安心养胎,年龄还是有点大了,就是后世,都算高龄产妇了;好在现在有妇儿医院了,芸娘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否则,高龄头胎,让人很不放心呐。呵呵,恐怕李家沧的小师妹,也把芸娘当试验标本了,每天带着十来个实习生,身前身后的跟着观察,细心看护。

让外人倒是误会了,说杨家也太夸张了,一个大肚婆,请了一打稳婆;有钱就是任性。

回家后,第一个客人是方子詹,几个月没见面,肯定有很多话要说,很多事要沟通。方子詹进门时,身后跟着龚逸夫副部长和另外一个老先生,这位老先生的年龄应该跟龚逸夫老先生年龄差不多,年逾半百的样子。

方子詹说道:幼鸣,当初,你要我找两个人,逸夫先生是去年费劲挖来了。另外一位丁拱辰丁淑原老先生,费的波折更多了;这一次,又差一点点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嗯,不过好在现在可以和你交差了,哈;嗯,幼鸣,介绍一下,这位就是闻名遐迩的火器、机械大家,晋江丁淑原丁老先生......

杨孟晗赶紧回礼,怪不得方子詹这么急吼吼的过来献宝呐;要说江湖上的名气,丁淑原比龚逸夫,只大不小。

丁淑原和龚逸夫一样,都是1840年鸦片战争时,崭露头角。逸夫先生稍微幸运一些,之后,好彩还混个知县当当。

丁淑原有点歹命,1841年,他带着自制的用以“测量演炮高低”的象限仪一具,由福建老家千里迢迢奔赴广东,前来军营投效。这时,林则徐已被遣戍,主持广东军事的是“靖逆将军”奕山。这年冬天,丁拱辰在广州燕塘向团练大炮手传授炮法,“用象限仪测视演放”,奕山亲往检查,认为“尚为有准”,还是蛮肯定的、很认可的。

以后他又将所著《演炮之图解说》与懂得制炮技术的署督粮道西拉本共同研究,“详加考核”。他们“互相参酌,择其演炮要法,另拟图说数则,言简意赅,刊刻多张,悬挂炮台”,使驻守各炮台的司炮者人人都能理解,懂得用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