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风声雨声金戈声
何卓人过来例行汇报太平军西征及周边战况时,还专门提到,由于朝庭现在财政困难,能够把粮饷及时发出来,已经是烧高香了。战斗功赏和死亡抚恤,就遥遥无期的;所以前线将官也怕士兵伤亡过大,他自己两头不好交代,里外不是人。
打仗时,控制伤亡,反而成了各级兵头的第一要务。最早这么干的,是江北大营钦差大人琦善;扬州城据说就几千太平军,琦善大人也是围而不攻;或者攻城就是做做样子。只是把各处水陆交通掐断,粮食运不进去了;就万事大吉、高枕而卧了。
他们的策略,也算是反客为主;要么把太平军饿死在扬州城,要么把饿急眼的太平军,出城来攻打朝庭在城外的营寨。现在由于筑垒技术与进攻手段不平衡,防守的一方,可以不紧不慢地躲在营垒工事里,有一搭无一搭放着火绳枪,也很容易蒙到几个;从死伤交换比上来讲,这样做,很划算。
就是时间要长点,粮饷嘛,花得多点。嗯,咸丰大帝急眼了,下旨申斥的次数也多点......
谁进攻,谁吃亏;除非你家大炮像西洋鬼佬那般犀利。
结硬寨,打呆仗;慢慢成为可行的主流的办法。始作俑者是向荣向欣然,在后面踊跃跟进的是琦善钦差大人;再后来的集大成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剃头曾老大人啰。
杨孟晗:这个,向欣然大人,一开始就是这个思路吧。
何卓人:但是,向大人手下兵少呀,到现在,也没超过一万五千人;还包括我们送去的两千人。所以,向欣然大人围不住江宁,只能堵住太平军向东南方向朝庭税赋重地经济的路线;西边、北边,就无能为力了。
杨孟晗:李开芳、林凤祥北上,按理,琦善大人的人马,应该跟进追击才对呀;拿着朝庭最大的一支野战兵马,假模假式地围着都几乎空了的扬州城,有点不可思议呀。咸丰大帝没那么好糊弄吧。
何卓人:我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江北大营岿然不动;不过,按照他们攻击扬州的战力来看,如果琦善大人麻着胆子,把这支人马,带着跟在太平军北伐军后面,几个月一折腾,自己先崩掉的可能性都有。
杨孟晗一笑:这么说,琦善大人,是个明白人;挺明白挺明白的一个人......
何卓人:幼鸣,江北大营,有一个人,值得关注一下;就是琦善大人的营务帮办胜保,瓜尔佳.胜保。
胜保,可以说是消灭太平军北伐军的关键人物吔;他现在还在扬州吗?看来,琦善大人后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或者就是为了应付朝庭调遣,又把他打发回去,应付太平军北伐部队了。
说笑两句后,何卓人正色地说:幼鸣,有件事我提醒你一下,你要想办法补救一下。上一次文翰爵士去江宁,一上一下,不是跟你碰过两次面嘛。虽然每次时间也不长,也没有谈什么具体的事情。但是,身躯庞大的英国军舰,镇江城里很多人都看到了;副都统文艺在很多场合都放过狠话,说要弹劾杨家,勾结洋夷,卖国求荣。
现在这些旗人,只要看到谁和西人打交道,就认定是里通外国的混账王八蛋;蛮说,文艺大副都统,现在本身就和杨家不对眼;没事都出幺蛾子呐;还用说,这么多双眼睛都看到了,犯罪现场这么多人证物证。
这可是抄家灭族、杀头流放的顶级大罪呀!有错过,没放过!
文艺老大爷不双眼充血,咬碎钢牙,血脉喷张;不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滚钉板告御状,才奇了怪了呐!
这个暂时不用杨孟晗操心,只是给老父亲去封信,说明一下前因后果,就不用管了。至于老父亲怎么反过来,给文艺大副都统挖挖坑;杨孟晗只需要在运河西边,云台山上,搬个小板凳,坐看云卷云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