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十二、和周叔谈心(2 / 2)江风语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杨孟晗:周叔,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在南洋,哪怕几十年、上百年不打仗,军备都是一刻不能放松的。何况,这是不可能的,后面的仗不会少;如果我们一直很强,不好惹,反而可能麻烦少些。想马放南山、安安逸逸地过日子,麻烦不几年就会找上门来的;你想的长治久安的安逸日子,好多年内,都没可能出现。

周立春严肃地点点头,他一点也不糊涂,只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惯性影响;儒家的很多观念,不仅仅儒生才有;两千多年下来,每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都有儒家思想;儒家观念,融化在每一个老百姓的血液中。几乎都成了中国文化的遗传基因,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儒家思想;中国的伦理道德就是很儒家的;所以,掉进坑里的,也不仅仅是儒生。

杨孟晗:南洋军事整顿,下一步,有两个核心难点问题;一是辖区内,部族武装的整编问题;另一个是国民自卫队去家族化问题。这两个问题合二为一,就是军队的国家化问题;军队必须是政府的军队,不能受某个家族或者部族控制;否则,就是内战的祸源。

周立春:部族武装倒好办,一路推过去就是。

杨孟晗:前期可以这样做,假如大军一来,他就投降了;怎么办?不能还一味地杀吧。

周立春:对,这有点不好下手;但不下手,那一天暴乱了,南洋到处是热带雨林,他们躲进去,天天跟你打游击,真就不得安宁了。

杨孟晗:这种情况,要有心理准备,出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只能多方面下手,剿抚并用;同时大家都要遵纪守法;不要人为地激化矛盾,任由汉民欺压土人也不行。

周立春:民族融合,恐怕要好几代人的水磨工夫噢,一下子不会有效果。

杨孟晗知道,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不容易,只能朝这个方向慢慢努力吧。

杨孟晗:国民自卫队去家族化这件事,暂时只能你心里有数,还不能摆出来说。否则,别人会认为我们卸磨杀驴,大夏国马上就乱了。权利掌握在手里,想让他们轻易放弃,是件也不容易的事。

周立春:幼鸣,你现在开始编制发饷的国民自卫队,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

杨孟晗:也算是我的一个探索吧,现在打仗能抢到东西;和平了以后,慢慢就没得抢了,各家养军队很费钱的;养不起了,自然就散了。但有一条,就怕这些人,养支人马,不做正行;钱来得快,反而容易兵马越滚越大;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周立春:贩毒和贩劳工?

杨孟晗:差不多吧,贩劳工,一旦编户完成就能制止;打击制毒贩毒将是一个长期任务,而且绝不能手软。下一步,我认为,抓到了,就别手软;英国不是开放了澳大利亚嘛,这类人抓到关一阵子,就送那边去,取消国籍,别让他们回来了。

周立春:这要跟司法部仔细沟通沟通了。

杨孟晗点点头,知道这事,想去根很不容易。毒品问题,即使在后世,也是东南亚各个国家,去之不尽、挥之不去的社会毒瘤。

杨孟晗摸摸脸,有些感叹地说:周叔,先辛苦克服几年吧;也许过几年会好一点。我们巡防旅当兵不是终身制的;四年服役期满后,士兵除掉留下一部分再服役几年当军士,大多数就会退役;这些人慢慢充实国民自卫队,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训练水平也许就抓起来了。也许,十年、二十年后;国民自卫队能够真正起到预备役军人的作用。

两人谈得很晚,送周叔出去时,都快三更天了。

杨孟晗:周叔,你的喜酒,我不一定能过得来了,争取让秀英回来一趟;杨家,我大阿哥肯定会到场的......

周叔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四十老新郎了,也没想着大操大办;准备就小范围地,叫几个朋友、亲戚,喝几杯小酒,吃顿饭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