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货的正门入口,是烟酒柜组,进去一些,便是一大片美妆专柜。
过了美妆专柜,是一圈环形的手机专区,再往里走,是两座分别上下楼的自动扶梯。
这两条南北走向的自动扶梯并非合并在一起,中间留有一条宽阔的过道。此条过道的东西两侧,也就是背靠着两边自动扶梯的地方,即为照相器材柜组。
靠东侧一排,是嘉诺、日科、飞凰这三个品牌的专柜,还有两节柜台销售电池胶卷等配件。
西侧,则是欧兰、米达、海燕以及一些杂牌。
1999年,算是胶片时代的后期,当时的专业玩家,至少有八成以上都会选择嘉诺或者日科。
这两个进口品牌的单反相机,基础配置大约3000元起,上至数万数十万。
国产的海燕与飞凰,则填补了低预算入门玩家的需求市场,一机一镜低至六七百,高也不过两千。
单反相机,要说国产与进口的本质区别,那就是智能性。
撇除构图、创意这些只可意会的上层技巧,将外行阻挡在单反摄影门槛之外的,是两项操作:一是对焦、二是曝光量。
通俗些讲:若对焦出了问题,反应在照片上的结果,就是想拍的人或物是虚的;若曝光量控制不当,照片即会过亮或过暗。
两大国产品牌,在数码时代实已消亡,就算在这胶片时代的尾声,技术上也只实现了曝光量控制的半自动化,对焦系统仍然需要全手动操作。
而这两项基本操作,在当年的进口专业品牌中,早已实现了全自动。
因而,但凡不受经济能力限制的玩家,在选择单反相机时,都会选择进口品牌。
另一方面,是年真正有钱有闲的人并不多,除了想踏入专业摄影门槛的,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小型全自动相机,也就是俗称的傻瓜机。
自动相机的销售额,占到相机市场的六成,如果计算的是台数销量的话,甚至会达到八成以上。
毕竟一般人买相机,就是为了随手一按就能留影。
在自动相机的品牌斗法中,当年的欧兰凭借凌驾于其他所有品牌的外型设计,独占鳌头。
嘉诺致力于专业单反市场,在小型相机上亦亮点颇多,此类产品的市场份额略逊欧兰,倒也差得不多。
日科在单反市场可与嘉诺扳一扳手腕,于自动相机领域却是毫无建树,甚至还不如品牌力明显差一档的米达。
至于自动相机是选进口或是国产,这道选择题,还是取决于购买预算。选择分界线,在500元上下,高于500元的国产自动相机,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
又因为此地是尤劲事业的起点,所以这个柜组当年的销售情况,他记得很清楚。
当年这个照相器材部的月均销售,应在五百万左右。
嘉诺,自动与单反齐头并进,月销约两百万。日科,靠着单反一条腿走路,也能做个六七十万。飞凰的导购卖力到几乎连厕所都不怎么去,也做不过十万。
欧兰,光凭着自动相机,月销即达百万以上。米达的单反与自动两条产品线,基本就是照搬嘉诺,在略低的定价下,一个月能混个四五十万。海燕的产品线,更是和飞凰如出一辙,可它作为淞海本地品牌,每月也能卖个三四十万。
第一百货地处这个大都市的中心,来往游客一时兴起购买相机的不少。剩下的那些杂牌,靠着单价两百元以下的产品,瓜分了剩下的零碎。
也就是说,崔姐领衔的东侧,在嘉诺的强势带动下,月销额大约是三百万不到。
而张小芳所在的西侧,月销额大概是两百万出头。
这个月销额,指的是对翻班两拨人的总和,分解到现在尤劲所在的这个班,差不多就是一半。
真正去实现这些销售额的,其实都是各品牌的导购。两位店方员工的任务,仅仅是在导购搞定客户后,坐享其成地开出一张张写着自己工号的售货发票。
重来之前,尤劲是被安排由崔姐带领。那时在上了几天班后,他很庆幸带自己的不是张小芳。
因为,虽说两个店方员工都不如品牌导购来得搏命,可崔姐对一个月能开出多少自己工号的发票还是很在意的。
而张小芳这个再过几年就要退休的老男人,上班时间基本就是在楼道里抽烟打瞌睡。
实习生,总不会是来学怎么混日子的。
但这一次,尤劲又真心庆幸带自己的不是崔姐。
毕竟人一认真,往往就会带出负面情绪。
如果崔姐哪天在午饭前都没能够开出一张发票,基本就要开始找品牌导购和实习生的茬了。
如今的尤劲,根本不在乎能不能从张小芳身上学到东西,他只需要轻松的气氛和自由度。
毕竟,此时他的专业知识和销售能力,远在这个柜组中的任何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