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徐先生自己交游广阔,多有亲朋来访,又为工学与商学四处邀请教授先生,所以开支多了些。”
曹化淳正在给皇帝解释,起因是田妃核对账簿时发现农学每月都有三五十两不等的酒宴支出。
朱由检虽然不爽,可也是无可奈何,大明士大夫就这德行,如果非得严格要求,估计满天下也没几个符合要求的。
“没耽误学院事务?”
“没有,徐先生安排的井井有条。
农学现在正在给地里施肥,各种果木与桑柞也取完纸条,等几日就会扦插植苗。
玉米已经选好种子,番薯也从福建带来,这些日子就会种下去。
工学、商学也安排妥当,校舍完工就可以授课了。
授课教材边教授边编译,印制都在宫里。”
还好,没耽误正事就好,不过也得做些限制,否则这股歪风一旦在学院里泛滥,再去收拾就麻烦了。
“从宫里帐上每月给徐先生20两银子的补助,此后各学院任何人不许拿学院经费招待人。
每十日给先生们放一天假,上班时间如果有做私事者直接辞退。”
“臣遵旨。”
工学、商学、法学都挂在农学名下,只有教授没有祭酒,都不用考虑什么招待费的事。
“供奉的事,有没有什么不好的话?”
曹化淳略有些皱眉,对此他是很有意见的,酸溜溜的道:“能有什么话?
与炎帝神农比起来,至圣先师也差了一些。”
大明各地无论儒学还是私人学院,门外第一个建筑就是万世宗师牌坊,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必然是供奉孔二的大殿。
通常正中间是孔老二的神位,左右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与亚圣孟子的神位,两侧配殿里还要供奉先贤闵子损、冉子雍、冉耕、宰子予等先贤,东西两庑还要供奉先贤先儒。
朱由检则别出心裁的下令建了炎帝庙,这是农家的祖师,供奉他谁也说不出什么。
工学,毫无争议的供奉鲁班,没有大殿,只是在门内立起塑像;商学有些争议,最后有人引用司马迁的“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立起了战国时的白圭的塑像;法家也是争议不小,最后选了韩非子。
总之,在未来,孔老二会逐步走下神坛,儒家也注定会成为学识中的一个分类,仅仅是分类之一。
-----
周皇后独自安静的在坤宁宫里,周围宫女、女官都被她打发出去了。
她是皇后,母仪天下的皇后,有些事情有些情绪却是不方便让别人看见的。
美丽的脸庞上挂满了伤感,看不见的心里更是伤心。
当初在信王府时,她与皇帝可以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红过脸。
可自从登基后,皇帝越来越无情了,全然不顾在信王府时的情分,一句话不合适就给她脸色看。
她做错什么了?
皇后有劝谏的职责,自古如此,唐时长孙皇后更是因此史上留名。
进贤举能,也是为皇帝分忧,即使不采纳,为何要如此咄咄逼人的追问?
她自衬也没说错什么做错什么,陛下却径自收走了她的财权。
天家无情!
难道就真的没有例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