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5陕西消息(2 / 2)一脸邋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短短几年时间,别人任期还没满,他就一路升到大名府知府。

此人军事能力一般不说,还有东林党不顾大局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在崇祯议和一事是扯了不少后腿的。

也不能特指东林党,事实上明末文官大多有这毛病。

“魏忠贤,捉拿进京后,审讯重点在贪墨。”

“臣遵旨。”

魏忠贤心道,这位颇有万历爷的遗风啊,什么事都能想到银子上。

该来的总会来!

陕西的事,归根到底还是民众吃不上饭了。

办法也不是没有,可惜都没有可执行性。

救灾,发100两银子能有5两到灾民手里就不错了。

免税,这个可以有,可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徒然便宜了土豪劣绅。

免不免税百姓都吃不上饭,就这么样得了。

移民湖广,这可能是最佳的方案了。

可朱由检敢肯定,如果实行的话铁定会变成害民,反而会加重民乱。

其实陕西真的没粮食了吗?

未必。

只不过都集中在士绅阶层手里罢了,可惜朱由检自认没本事能从他们口袋里掏出来。

洪承畴。

有本事有眼光,历经明清五朝还能善终,只是气节实在不咋地。

救不了管不了,让洪承畴去听天命尽人事吧!

文渊阁。

“陛下得到密报,陕北大旱,白水乱民杀官造反。”

魏忠贤将密报拿给诸人过目后,王之俊又将朱由检的旨意递给诸人:“咱家奉皇命请几位阁老阅过后用印,咱家好快点送六科签发。”

四个阁老结过来看完,低声商议几句。

黄立极道:“不妥,一点民乱就将一府主官全都下狱,谁来主持府务,西安府岂不是乱套了?”

李国普也道:“臣等不敢奉旨,似这等事,还是等确切消息到了再议为好。”

王之俊尖声道:“三月杀官造反,现今都十一月了还未报知朝廷,一个欺君之罪是跑不掉的,诸位阁老在等什么?”

“天灾之下,民乱也是难免的,要不然,先让他们以戴罪之身主持剿匪?”施鳯来开始和稀泥了。

魏忠贤极为恼怒,咱家才几天不发威,就一个个的敢上天了?

咳嗽一声,阴森森的道:“成祖时,山东唐赛儿民乱,布政使.布政司参议.按察使.出事各县县令俱下狱处死,诸位阁老都是饱学之士,想必不会忘记吧?”

一句话说完,几人登时记起眼前这位是谁了。

风向一变。

“老夫年纪大了倒是忘记了,既然有成例,照成例办理就是。”

“附议。”

诸人心里为几位同僚默哀,不是不救,是无能为力啊!

又颇有些戚戚然。

看来今上可不是宽厚之人,一点小事就将知府下狱。

魏公公还是有些权威的,诸大臣一致同意派遣御史去陕西,等确切详细的情报到了就组织救灾。

并提议由陕西巡抚调集卫军负责剿匪。

速度很快,中午就报了上去,朱由检照准。

洪承畴在陕西,没有一个多月到不了。

也不急,急也没用。

这几日弹劾不断,大多是勋贵上的,朱由检一概留中。

京师里则骤然间有些乱了,刺虎.光棍.把棍四处滋事,五城兵马司禀告狱房人满为患,巡城御史奏报近日京师内不法之徒横行,锦衣卫则密报有些刺虎秘密集会。

刺虎光棍,就是地痞。

------

11日,襄城伯家。

正堂内大开宴席,在座的都是勋贵外戚,京营四位侯伯,阳武侯薛谦,光宗女宁德公主之夫驸马都尉刘有福等等。

“奇怪了,这事儿也不小了,怎么就不见动静呢?”

“再等等,各位也多上些奏章弹劾。”

“已经不少了,咱们是不是再加把火?”

“会不会太过了?”

“嘿,侯爷您没事,今儿御史可是跑到我那里要人了,人要是给回去,我家里咋办?”

“是啊,咱们家里可都用着不少呢,若是还回去,这一时半会找不到人不说,工钱可得一大笔银子。”

听得众人纷纷叫苦,李守琦一咬牙:“那就再加把火。”

十二日一早,魏忠贤赶在司礼监众人之前就到了:“陛下,有些大麻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