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徐光启,又想起毕自严,这都多少时日了,居然还没到,不由得恼怒不已。
明末士大夫也是牛逼,一言不合就喷皇帝不说,动不动还要撂挑子。
没奈何,只好看看现任户部尚书能力如何了。
“王之俊,召户部尚书来。”想了想又道:“等会,先召魏忠贤来。”
东厂就在东华门外向北不远,不大一会,魏忠贤就赶来了。看样子是一路小跑,看着有点气喘吁吁。
“行了,起来吧,坐。”旁边小太监忙搬过来一个锦凳。
“让你来,没别的事,就是问问你对户部尚书的看法。”
“户部尚书郭允厚,字万舆,山东曹州人,为官名声很好,还算清廉。积功升兵部左侍郎,又升户部尚书。”魏忠贤记忆力出众,对其履历如数家珍:“他任户部尚书后,为国家财计殚精竭虑,可以说是能臣。”
“哦?”有点怀疑,毕竟史上没什么名声。
“陛下,臣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讲。”
“其实,能做到京官的人,或者长处不一样,可里面就没有一个草包,无能的人早就在地方上就被刷下去了。
有的人看似蠢,其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的人故意搅混水,其实都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能不能让他们老实干活,就得看陛下的手腕了。”
厉害!
朱由检真想为他点个赞:“你真这么想?”
“陛下,臣没有什么本事,唯有忠心二字,臣怎么想就怎么说。”
“这么说,郭允厚称职了?”
“肯定称职,而且不会与您唱反调。”魏忠贤肯定的说。
“朕知道了。”这么看来,或许不用指望毕自严了,这人是因为魏忠贤辞职的,估计魏忠贤不倒台他是不会回来的。
“三大殿的事如何了?”
“已经追回七十万了,还有些首尾,估计最后也不会超过百万,有些难收拾的臣也记下了。”
“很好,朕很满意。”赞了一句,办事挺得力,起码能弄回来银子:“京营的事呢?”
“正在办,有些已经查明白记下了。”
“继续办,不要声张,占役虚冒侵吞都一一记下,吃了我的,早晚要吐出来。”朱由检恶狠狠的道。
“还有,你且再等待些时日,朕估计也快了。
你做事去吧。
王之俊,召郭允厚来。”
户部并不远,出了长安左门往南就是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依次排列,四部东侧还有一排,依次是兵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长安右门出去则是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
没等多久,郭允厚就到了。
“坐。”行礼过后,朱由检直接说:“朕叫郭尚书来,是想知道户部如今钱粮收支的事情。”
“陛下,今年还没收取完,估计会与去年略有减少。”
“哦?什么原因?”
“各地逋赋增多。”郭允厚简单的道。
“为什么会这样?”
郭允厚心说,为什么?还不是新皇即位,都等着您减免呢。
也因为您态度不明,大伙都在观望,等着看魏公公的下场呢,或许换了上官就会宽松些呢。
但是话是不能这样说的:“陛下,臣只是户部尚书,虽然三番五次催索,可也只能催索。
臣建议陛下派出督饷御史清查各地。”
“除此之外,郭尚书觉得今年会有多少缺额,钱粮入浮于出还有什么原因?”
郭允厚略作思考:“陛下,户部收不抵支自辽事败坏就已开始,至今愈来愈严重,每年缺额数百万不等。其中原因陛下也知道,边饷支出是根本。”
“朕已经让王督师清理辽饷,不知道郭尚书还有什么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