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吾但求一败(1 / 2)九代农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色泉。

一片被雾气笼罩的琼楼玉宇若隐若现,亭台轩榭点缀山林中,飞瀑倾泄,激起漫天朦胧的仙雾,周围的植被生机盎然,偶有五彩孔雀横空飞过,亦能听到象王的震天嘶鸣。

这是三千年来孔雀谷最富盛名的圣地,名气早已超越了孔雀坟和无敌碑,哪怕是龙须口的诸多仙人侠客也时常慕名而来,以求能泡泡澡,调理疲惫的身心。

江浸月几天前就到了。

他问过孔雀谷的服务人员,得知一头仙猿很早就来了,在此玩了几天就走了。

肯定是袁负天那家伙。

他们刚好岔开了,不过也无所谓,只要玩的开心就好。

当然,他们进来后,皇甫未央肯定早就通知过下人,让他们招待好两位烂桃山来的贵客,因此江浸月来到五色泉也没遇到什么麻烦,更无需买什么景点门票。

而且人家还吃喝住全管,完全一条龙的免费服务。

江浸月很喜欢这随便浪的感觉。

“舒坦啊!”

一间三四百平米的石洞内,雾气氤氲,古藤垂落,晶莹剔透的紫色葡萄挂在墙壁上,池子中摆着果盘,上面放着草原冰梨、绿蕉、猕猴桃、西瓜、地灵果、五色瓜子等等十多种稀有瓜果。

虽然品种不如烂桃山的多,但一些却是孔雀谷特有的果子,外面很难吃到。

江浸月闭眼平躺在五色泉水中,排除杂念,深度入静,身心骨头都被泡透了,体内原先积攒的药力也在这天然五行矿物质温泉中得到均衡激发,被身体充分的吸收。

“这才三天,我就感觉自己实力增长了四分之一都不止……”

他这几天在五色泉中的修行效果非常好,初入武士境界是巩固好了,药力沉入骨髓内脏,整个身体的内环境得到提升,最明显的就是呼吸法的进步,他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能长达半个时辰,足见气息之悠长。

除了巩固境界,江浸月的乱拳、无双拳、千手通臂等拳法已经达到小成的地步。

当然,乱拳是跟随人体境界的提升而升级,原理没有变,就是无象,但动作招式更多也更复杂。

除了自身绝学,就属千手通臂最熟练,已经摸到了一丝炉火纯青的味道,他极限施展,可以营造出十二条手臂的幻影假象,当然这些假象手臂可是有攻击力的。

无双拳是他从乱拳中逆反真意悟到的,简单直接,就是直拳,只要带着一拳打爆宇宙的信念就行。当然,说起来简单,其实这门拳法也是最难练的,就是追求速度和无双的武道信念,非一般人能修炼的。

江浸月其实虽然分析了很多基础拳法,但真正专一修炼的很少,都是拆成不同的运动轨迹和拳意来研究的。

这也和他的性格有关,不习惯麻烦。

除了乱拳这个基础总纲性的功法,江浸月专精的就一招‘千手通臂’,‘无双拳’还是后来在烂桃山练的。

“虽然乱拳也能当初拳法施展,甚至利用银月灵眸和一画开天真意能复制同级武者的所有招式,但我能拿出手的大威力武技招式还是太少了。”

江浸月睁开眼,从泉水中站起来,心念一动,全身就起了一层密密麻麻的鸡皮疙瘩,被热气熏开的毛孔全部闭合,避免体内元气过量流失。

“本尊绝学是压箱底东西,轻易不能暴露,只会两招武技也太少了,如果是面对同级别的对手,或者更强的对手,我就的复制能力就会削弱,乱拳的作用也就会被压制。”

江浸月走出池子,拿起柔软的毯子擦干身上的水珠,穿上一件薄衫套上裤子,来到外面的亭子坐下,思忖着另一个招式。

为了掩盖大黑暗术,邀月真意也不能随便用,所以他很早就从一画开天真意中分离出凝悟了两大真意。

一曰:日出真意。

一曰:月落真意。

当然,这两个真意只是中下之鼎的水平,他计划合成‘日月当空真意’,就能达到中中之鼎或中上之鼎,如此以来充当门面就够了。

他在琢磨用日月当空真意修炼出一门攻防一体的招式。

“日印,属白虎,阳力,主杀伐……”

“月印,属青龙,阴力,主防御……”

江浸月以拳为日,掌为月,双手日月拳印不断变换,就像是星辰的黑白交替,配合《龙虎丹劲》中的龙吟虎啸,调动体内的龙虎之力,就可转化为日月拳印。

当然,这里的拳初始时为拳头形态,实际上战斗中是千变万化的手势,无象而万象,根据对手的攻击变化而调整,掌也是如此。

只是在修炼的时候为了建立规矩,以凝日月真意,并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细胞记忆,故用拳代表日和白虎,掌代表月和青龙。

对于不懂武道的人来说这些行为看起来很傻比,就像一个人在左手和右手打架。

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入了道就觉得干什么都是有意义的。

随着他深入修行,日月拳印也有了点模样,日出拳印带着朝阳初升之意,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以大势压人。月落拳印却像天上的月儿消失,渐渐变成透明状,在无形中消失在渐渐变亮的天空深处。

其实,白天月亮、星辰还在,只不过是太阳光太亮,掩盖了它们的存在度。

‘日月当空拳印’也是如此,日月交替,阴阳和合,变化不定,玄妙非常。

轰!

突然的一次,江浸月无意识的对着山壁打出轻飘飘的一拳,体内传出一阵龙吟虎啸,虚空炸响,对面的石头上打出一枚清晰的拳印。

“好拳法!”

“是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