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安置流民(1 / 2)大明第一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三月起,陆续有一股股流民从陕西,河南等地流入直隶,聚集在京城附近,希望在天在脚下能够活命。

特别随着传言太子殿下奉旨抚民在京城开设粥厂,去了便可活命的消息传开后,到了五月份,更是有一股近万人的饥民来到京城。

大明建国初期,朱元璋在各地设有养济院收容灾民,养济孤贫残疾无依者,又设立义塚,掩埋遗尸骨骸。

到了永乐年间,朱棣又在各地设立饭堂赈济流民,在京师还设立蜡烛、旙竿二寺收容灾民。明朝中期以后,大明更是遍立粥厂,赈济灾民。

设立粥厂本来是为了体现仁政,不过到了明朝末年,朝廷国库困难,连当兵的都好几个月,甚至是几年都没发军饷,对于流民,更是无力赈恤。

各地的官员和富户大多又冷血,出来施粥的人太少了,导致各地流民饿殍遍野,众多妇女孩童被拐卖,更多的地方,连白花花的大姑娘白送都不要,给不起饭吃。

自从流民不断涌入京城后,京城中很多商户米铺集体抬高了米价,趁机博取暴利。原本一石米要五两的银子,现在一石却要八两的银子,简直上抢了。

大明中期富足的时候,一两银子可以买米两石,就是在平常年景,一般一石米也只要一两银子。

到了明末,各地闹灾荒,还有流寇抢劫,北方也是隔三差五的被建奴抢掠一番,米价已经离谱到比以前翻了好几倍了。

朱慈烺闻言,立即传下令旨,京城中的米铺粮行,对比四月份的米价,但凡涨幅超过一成的,直接让人把粥厂移动到他们商铺门口,看他们是要钱还是要命。

流民最缺的就是吃的,米铺中的大米,在流民眼中比黄金还好使,在米铺门口施粥,结果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朱慈烺想到了朱纯臣,自从上次敲了他一笔银子后,这老东西还敢不老实,加上这次募捐只捐了五十两银子,太不给他这位皇太子的面子了。

“既然你不给我面子,那我也不必给你面子,是时候再取点银子用用了。”朱慈烺脸上笑意难掩,随后挥笔写下一封信,署名还是‘浩南哥’。

信中大概意思是这个京城扛把子,原本准备拿着国公爷的十万两银子潇洒的过一辈子,没想到天意弄人,身上的银票无意间被流民顺走了,因此再次‘请求’国公爷再赏十万银。

朱慈烺不知道朱纯臣收到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不过他再换了个套路后,又白拿朱纯臣十万两银子。眼下京城流民众多,朱纯臣想逮人可真不容易。

眼看着京城的治安越来越差,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人天天到端王府门前求见,朱慈烺没有办法,决定将所有流民先安置在城外。

于是派人在北京城东南方向的十里外的地方,找了一片无人居住耕作的荒芜土地,并设立五十个粥厂。

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后,那里早已没人了人烟,虽然有些土地还在一些大地主的手里,不过朱慈烺很快就摆平了他们,让顺天府用低价回收了那些土地。

顺天府得知皇太子打算用那片土地安置京城内的流民,并且购置土地的钱全由东宫出资,所以很是配合,所有程序一天之内全部搞定,直接将那一大片土地全部划在了皇太子的皇庄中。

朱慈烺有些无语,这有权有势,办起事来还真得劲,怪不得各个皇朝都有皇亲国戚侵占成千上万亩土地的事情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