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朕明白,不过是觉得愧对于老臣,想来这次之后,李奉茂也就不再那么坚持己见了吧!”听了平庆帝的解答,戴忠徒然明白了,也就若有所思的合上了圣旨,这旨意还得经过辅政阁,然后是司礼监,最后才是平庆帝盖上御印,才能颁发下去,也不是所有圣旨皇帝可以亲自颁发的,包扣但不限于大的人事变动或者国家大选(会试、殿试)的主副考官……等等都得问过辅政阁的意见。
不过一般的辅政阁只是奉承几句,什么皇上圣明之类的就递回给司礼监,在大安王朝,君权和臣子之间还是挺和睦的,而司礼监就更加不会阻拦了,直接让皇上盖上御印即可。
辅政阁的意义在太祖组建辅政阁之时就说了,皇帝不能无止境的乱来,臣子们应该加以约束管教,不过在太祖期间辅政阁的作用基本为零,太宗皇帝起才真正的开启了辅政阁作为王朝处理政事一环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此时接到了平庆帝拟的圣旨,辅政阁中的诸位大臣都陷入了沉思,都在思考着平庆帝的用意。
“诸位大人,皇上命各位思考好以后尽快将旨意传达下去,毕竟会试之重要想必诸位大人都明白!”传话的太监说完就离开了辅政阁大殿。
“咳咳咳,老夫觉得皇上拟的不错,礼部尚书李大人亲自上阵做主考官,这届的考生可是得了天大的幸事啊!竟然是礼部尚书大人为坐师!”先行说话的还是左都御史大人沈思为。
“哼!沈大人就不必阴阳怪气的了,诸位,本官却觉得这不符规矩啊!”反驳他的依旧是御史中丞郭仲雍大人,只见他一脸的愤怒瞪着沈思为。
“呵呵呵,郭大人似乎除了说不符规矩之类的,可还有别的说辞,诸位大人,我以为,此拟旨我等按往常即可!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吧!”沈思为继续说道。
“沈大人说的不错,老夫附议!”附议他的却是吏部尚书刘明习。
“老夫不赞同,这历来春闱之时本来就是礼部主持,事情繁多,如果没人主座中台,很难说会出现什么差错,老夫觉得这主考官是不是换一换?”说这话的就是蓝承羡的老丈人户部尚书陶炎生了。
“怎么?看来陶大人羡慕人家李奉茂大人有机会结交更多学生而不忿了?如此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选?”说来说去,还是兵部尚书岳中书觉得他说的对就是不对,总之就是反对陶炎生就是了。
“哼,老夫是出于政事考虑,可没有岳大人口中的不忿!至于人选,可以再选不就行了!再不济可以让岳大人去顶替嘛,想来最近兵部也清闲的很,去做一次主考官不就合了你的心意?”陶炎生也是不好惹的,也是话不多说的回怼了回来。
“好了,两位,这里是讨论这件事情的可行与否,不是让你们互相争吵得失的地方,既然皇上有此考虑,自然会考虑更多,你们觉得不妥,可以上书去提,圣旨既然已经填好了,咱们也就不必添堵了!”作为首参的丁岁山总是最后才发言,不过他考虑的自然是不阻碍皇上的意愿,同时也打压一下两位次参的威风,岳中书和陶炎生都淡淡的看了对方一眼,都觉得二人相争,恐怕最得意的就是丁岁山了吧。
就这样,平庆二十年,癸未年会试的主副考官就已经决定了,而在考题发布之前的一个月内,主副考官都得待在皇宫内,会试当天才能出宫与人见面,以免泄露考题,大安王朝对于科举取士很是重视,也很明白这是寒门学子唯一能够鱼跃龙门的途径了,为了保持公正,搜身进考场、糊名、誊录都是最基本的,一经发现作弊,不仅是考生要受罚,一般都是直接终生不准再进考场,而且连同主副考官都得受到惩罚,所以科场里,作弊基本无望的。
而主副考官的人选一经圣旨颁布,作为考生的一众学子也是第一时间打听清楚了,一时间礼部尚书李府门口,以及各个副考官的府前,都是来往各种考生,有想拉进关系的,有的则是真的想知道考题的,还有想知道诸位大人的起居生活习性以及喜好的,不一而足。
而听到了主副考官人选的国子学学生俞涣和钱举名,此时却邀约一起来到了楚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