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两百五十四章 太平经 大同经(2 / 2)玄心墨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若虚得到《太平经》认可,由此得知了此功法的来历。

《太平经》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大同经》。

取意天下大同,篡汉自立的王莽所创功法,王莽欲行先古圣王之道,致天下大同。

只是最终王莽失败了,改革的举措有较大问题,遇上天命之子刘秀,最终一败涂地,没能创造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自然没有完成《大同经》,借之立道成圣,《大同经》就此失落。

之后过了数千年,直到汉末年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对外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

张角得到不完全的《大同经》,融其精义于自己一身道门所学,创出了《太平经》,发起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在预想的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

当然张角也失败了,被汉朝精锐剿灭,只留下这未完成的《太平经》就在洞天遗迹之中。

现在流落到李若虚手中。

想要修成《太平经》或者说《大同经》,必须要依照自己心中符和的道,致天下太平大同,但是真正想要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看看这门功法前两任主任的下场就可以知道了。

而如果要李若虚按照心中的某个想法去做,根本不可能成功,因为李若虚要走的路比两人更加激进,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成了疯子,如果是好几步的的话是什么?

如果要行道,首先要结束封建制度,把当前的唐宋明三国全都掀翻?!李若虚表示还不如直接抹脖子。

王莽能够篡汉,是因为功夫做得足够好,足够深,足够长,得到了天下儒生的认同和支持,但真正实行改革还是一败涂地。

张角趁着汉末政局动荡,民不聊生起兵,结果直接被半路扑灭了。

两人面对的可以说都是积贫积弱时的汉朝,但是下场…………

李若虚如果要走两人的老路,唐宋明这么多开国时的大佬,虽然很多都已经退出政坛,但是一人吹一口气都能把李若虚吹成灰灰。

最重要的是这种事绝不是一个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圣人也不行,需要最为广大的民众觉醒行动起来,形成时代的浪潮才能够推动得了。

很明显,当前时代并不具备这种条件。

前方的路,即便再光明再远大,前面一部就是悬崖无法过去的话,也没有意义。

所以李若虚很干脆的决定放弃这部直至圣人的《太平经》,反正自己拥有重阳金丹,六虚长生功,并不缺功法。

“你真确定,放弃传承?有我们三人在一起,你不必担心有人图谋不轨”原启之再次开口向李若虚确认道,同时给李若虚喂了颗定心丸。

李若虚却是神色严肃,坚定的点了点头。

“好,便如你所愿。”原启之一抖儒衫,一道白光刷过李若虚,带着一册白玉书简回到原启之手中。

书简再原启之手中不断挣扎,勃发阵阵浩然之气,想要挣脱。

原启之右手微微一合,便压制住书简,微一感应,轻轻点头,语气有些可惜开口道:“《太平经》,致天下太平,用意广大,天下大同哪里是那么容易达成的?

不过此经亦可入衍圣谷供奉。”

“原夫子,你拿了小辈这么大机缘,不该回些相当分量的东西吗?”吕洞宾开口调笑道。

原启之看了眼李若虚,开口道:“小友必是心怀天下,方能得此经共鸣认可,只可惜不是我儒门弟子。

有何要求,吾必尽力而为。”

李若虚摆了摆手:“先生过誉了,不过是心中有着想法罢了,纸上谈兵都不算。

不过,在下修行一门武学,却需五行五岳之先天本源之气,正想泰山一行。”

原启之轻笑:“此事易尔,吾这便可带小友回泰山小圣贤庄。”

“那就多谢先生。”李若虚拜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