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零章 对策(2 / 2)哼哈大王
不过阿达礼的出声喝止,与多尔衮的出声询问,几乎同时发出。
苏克萨哈看了阿达礼一眼,然后低头回答了多尔衮的询问。
“西郊、北郊敌人连营,皆驻扎数万人马,而唯独南郊,却少于一万之数。是南郊不重要吗?当然不是。而是南郊不远之河上,就有南朝大批水师战船,有杨振所领之大批兵马。所以小南门外,分明是敌人精心布置好的一处陷阱。”
苏克萨哈按照自己的逻辑,侃侃而谈,说得阿达礼等人直皱眉头,可是多尔衮本人却听得频频点头。
“那么以你之见呢?”
多尔衮问道。
“不如抽调精锐,猛攻北郊辽西兵马!”
这一会,不等多尔衮询问,苏克萨哈即抬头看着多尔衮说道:
“若攻西郊南朝连营,北郊辽西兵马,南郊南朝人马,皆可快速支援,我军有被合围在城外的危险,而如果去打北郊,情况则完全不同。”
苏克萨哈虽然没说有什么完全不同之处,但在场的人都听明白了,也没人反问。
这时候,又听他说道:
“而且辽西兵马什么样,我大清兵很清楚,若以相当之兵马野外对阵,他们绝非我大清兵之对手。”
这一回,更是没人反驳苏克萨哈的说法了。
多尔衮又看了看其他人,见其他人都没有什么补充的了,于是开口说道:
“苏克萨哈说得很对,小南门外不管是不是陷阱,其人马不多,击垮他们,也对南朝大军造成不了太大的震慑。就打辽西兵马,他们的底色,两黄旗、两蓝旗巴牙喇营,也都了解!”
“皇上英明!”
多尔衮同意了他们的对策,包括阿达礼在内的所有人都送了一口气。
人们往往都是这样,不怕事到临头,就怕束手无策,事情再大,只要有办法,总能解决。
“另外,调兵出城,主动进攻,不能再等到明日清晨。你们尽快传朕的旨意,命两黄旗、两蓝旗城内巴牙喇兵连夜集结,今夜就要去打敌人北郊连营!”
“皇上——,这是不是有点,过于仓促了?”
“是啊皇上,仓促调兵,就怕有人推三阻四——”
苏克萨哈、阿达礼接连给多尔衮灭火,唯恐多尔衮太过上头,把本来还说得过去的一个应对之策,给玩儿翻车了。
“你们懂什么?!”
对于敢于插话的苏克萨哈、阿达礼,多尔衮先是满脸不快的呵斥了一句,然后说道:
“朕,与杨振打过几次交道,约略知道其为人,而今其大批炮船停泊河上,掩护水师架设浮桥,一旦其浮桥完成,明日必过河北上,到那时再出城攻打辽西兵马,风险将会倍增。
“至于有人推三阻四,呵呵,而今国难当头,若有人真敢私心作祟,以私心坏国事,正好杀之祭旗。郎球、何洛会,你们说呢?”
前来禀报英亲王兵败消息的郎球,一直跪在人堆儿里没敢多说别的。
至于何洛会,同样是一肚子心事,他已经知道多尔衮在准备后路了,同时震惊于阿济格之兵败,所以对眼前之事还没太上心。
不过,二人听到多尔衮的点名询问,当即就知道了多尔衮的话外之意。
他们两个人,一个是正黄旗的总管大臣,一个是镶黄旗的总管大臣,在两旗旗主都很年幼的情况之下,对于旗下巴牙喇兵的调动,从规矩上来说他们几乎拥有全权。
当然了,有没有权力是一回事儿,权力能不能得到贯彻,能不能如臂使指,落到实处,则是另外一回事。
好在如今大敌当前,他们又有多尔衮的旨意,即使一向自成一体而且对他们有点阳奉阴违的两黄旗王公、固山、梅勒们,这次应该也不会顶着不办。
真要有人顶着不办,那倒好了,正好拿来杀一儆百。
两人想到这些,立刻异口同声回道:
“皇上英明,奴才们绝不允许有人推三阻四。”
“那是最好。你们尽快回去布置去吧!”
“嗻!”
郎球、何洛会两人随即告退。
等到二人后退着躬身离开崇政殿后,多尔衮又对阿达礼说道:
“阿达礼,下半夜,城内巴牙喇集结出击以后,你选一些可靠之人,出东门,往抚顺去。去找到冷僧机、敦拜,好好问清楚英亲王他们的下落,搞清楚白塔堡一战的结果。同时叫他们在兴京后方继续征集旗丁,以备将来调遣。”
“奴才明白。”
“好了,你去安排吧!”
“嗻!”
阿达礼起了身,退出了崇政殿。
这时,崇政殿内,还剩下刚林、苏克萨哈、扎哈纳,新晋的内大臣、宗室出身的额克亲。
“刚林!”
“奴才在!”
“我知道你有话要说,现在可以说了。”
“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