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特别重要的感谢和解释++阅读关怀:(1 / 2)袁去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最近看到很多看官书友的评论,给了很多鼓励和建议,在此本人深表谢意,很受鼓励,尽力写的更好来回报大家的关心。

二、因为本人最近实在非常忙,没法做到一一回复,今后有时间,必然认真回复每一位读者的留言评论。

。。。。。。

三、关于起首本书读起来太累,这个已经听很多书友说起,我也有重新再看过,今后有空,酌情做一些调整。

。。。。。。

三、关于——注释、甚至正字读音的事情;

3.1,有些字大家不常见或者不常用,仔细注释一下,我觉得既是一种善意,也是一种美德。

3.2,中文是历经五千年没有断绝的文字传承,仅此一点,就值得我们汲取其中的营养。

3.3,大家稍稍多了解一点语言文字,就有可能发现,汉字的构词法,与拼音构词法,在宏观效率上,不是一个维度的,如果拼音是线性略加,就是一维有余,那么汉字大约可以认为是平面有加,就是二维有余。

3.4,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希望广泛地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和知识,从词素记忆和运用的效率来说,已经存在天然差别。

所以,生来就学习汉字和沉浸在汉字环境中,是一种福气,只是看身在福中,能够知福、蒙福、受福,还是不知福,甚至拒绝蒙福。

中国新社会扫盲的历史已经很有力量地证明了这一点。

3.5,使用什么样的符号系统,也会天然地运用和依赖其中的逻辑,包括思维路线,这个叫做路径依赖。中国人天然更偏向思辨和不容易固着,这是中华文化特别是符号系统(文字就是极为典型的符号系统,发音和语词也是。)本身为此提供了便利,也创造了更多的变化与混沌。

为了避免与小说写作无关的争吵,在此强调,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不接受评论性反驳,特别是道德评价反驳。

我其实在以前读小说中,发现不认识的字,查一查字典,所得就很高兴,现在大家都喜欢碎片式阅读,那么,顺应时代变化,做一些注释工作,我觉得是本人的一些责任。

而且当我做完注释,自己也会更加获得一些助益。

。。。。。。

四,关于意识流和多意识流——的表述:

本书起首有一段,关于多种意向,意识流,分支情景,同时发生或者相互影响的描述,因为没有既有的句读符号,或者说标点符号,故而勉强使用/斜杠或者连续、多个斜杠//来勉强表述它。

本人是有读完中科院心理所儿童教育与发展博士班课程的,也有在多家幼儿园从事科研工作,自己也开设有幼儿园,残障儿童康复中心,所以,即便不能说是人类共同具有,但是确实有观察到孩子们的这种表现,以本人自己的思维体验也有如此。成年人中,这种状况也有出现。

(特定来说,胼胝体障碍或者精神分裂障碍的,或者人格障碍的,也可以大略认为体现出类似的现象)。

我认为无论是凸显一种客观存在,或者是表明思维发展或者形成的一种可贵的模式/路径,这都很值得表述出来。

发生这种现象,(推测)可能需要额叶元认知方面对思维流程的分配和控制。

本人是有用思维流动推演的方式,来观察思维冲突的涟漪,来做游戏、玩耍推演,后来自己也用到项目推演的实践,那个效率非常高,当然它或许不精确,但是很容易快速扫描很大的(资源或者碰撞)区域。

本人2019年,就是今年51岁,职业涉猎也勉强算是广泛,自己的认为,算是中人之资,就是正常的意思,所以,这种方式和更好资质的人,或许有更多的更强大的思维能力。

最早的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其实可以认为是这种多维度同时感受和描述的体验,所以,在非常主观到非常客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空间,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简单的想象——这些都是全人类的财富,当然也是每一个可以汲取、学习和使用的财富。

戏曲上,也有一些接近的表述描摹方法,但是当我们用语言,特别是口语进行表述的时候,就无法恰当地体现出这种东西,而只能是线性,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表述出来。

反正呢,暂时看不懂,或者不屑于看的,那当然是个人的自由和生活意趣。

但是能够看懂和体验的,就有看懂和体验到的福气。

愿这福气能与各位共享,各位得着,特别是更宽容地看待孩子们的思考和表现——这是最重要的。

。。。。。。

五,再说说符号系统——语言,特别是文字的某些:

一、句读,发音是jù dòu,也称为句逗:

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

古文一般不加标点,所以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这不仅是一种文字发展中的现象和过程,也是士大夫阶层为了让知识必须由读书人阶层掌控、教授而特意制造的门槛,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现行白话文中的句号与逗号的统称。

要对古文正确标点断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汉代以前的古经书多为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

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三字经》中“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等均有记录。

十九世纪初,中国废除经学运动后,国人视读古书为落后愚昧,句读自然没落。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胡适之的‘白话文’运动为核心,全面发起了对文言文体系的革命,直接按照西方口语化的方式进行文体改革,标点符号的运用全面接管虚字的运用,以西方话剧为蓝本构建出带有情感色彩的朗读方式成为国人学习文化的主流方式,句读伴随着文言文体系的没落一并消亡,失去了传承!

据说自2008年始,周御明先生赴新加坡传承玄学之际,在桐城派‘因声求气’行气法的启发之下,快速背下儒家四书。

因为古文的章法,源自在龟甲竹条上刻字,非常不容易,故而用词表述都非常紧凑,文章中即使是哪一句看不懂,看不明白,需要联系上下文,让意思明白。所以读古文是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容易变成是在望文生义了,而这种需要让文字意思在前后有所呼应,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应用能力,这种情况逐渐延展,诗词歌赋就能用很少的字词,通过留白、白描等方法,产生宏大叙事或者深度共鸣。】

因为文字符号的表述,我们日常使用的,是可以用语音读出来,语音是一个字一个字来读,声音的表述是线性的,图画虽然在绘画过程中是线性开始描绘,但是我们看的时候,完全可以是非线性、并行的感知和接收。

......

二、合字或者组合字:

但是中文并不是只有单字组词,也有合字,或者称为合词。

2019年春晚上相声里面出现的“瓩”,读作qianwa,读音就是千瓦,意思也是千瓦,是功率单位,一千瓦的意思。

嗧字读作加仑,是一种容(体)积单位,英文全称gallon,简写gal,分英制加仑、美制加仑。1加仑(美)=3.785412升,1加仑(英)=4.546092升;

呎字读作尺,代表英尺,吋是英寸,读作寸,1英尺(呎)= 12 英寸(吋)= 30.48 厘米。

哩字多音,表示里程的时候也读作英里,1 英里= 5 280 英尺= 63 360 英寸= 1 609.344 米= 1760 码= 1.609344千米=?1.609344公里;

浬[lǐ],海程长度单位,一海里合1852米,也读作海里。

除了千瓦,其他字在,1977年在《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加以废除,也就是大陆简化汉字以后,内地就不再使用了——注意,不等于没有。

除了这些引进词语的造字以外,道家、儒家、民俗都有更为悠久的合字应用历史。

例如陕西关中地区有一种俗称“裤带麺”的特色面食,该字的笔画也达到54画,读作biangbiang面,这里没法输入这个字。

现在还经常见到,特别是逢年过节,恭贺门店开门的,比如“招财进宝、日进斗金”合体字;

合体字包括红双喜字在内的连体字,称之为“吉利字”、“吉语字”和“吉祥合体字”,其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徵调军队的符文,通常是把几个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到了道教流行的汉代,这种手法便被道士们借用到所谓符篆上,称为「复文」。

因为合体字长期被应用在道教符籙上,而符籙向被认为带有召鬼神、镇精魅的奇特力量;民间亦深受其染,造成以吉语合成文字的兴起。

晚从宋代起,合体字已从道士画符,演变为民众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

两汉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收录的一些早期的符“兴善除害”、“令尊者无忧”等等。

其实,就是几个表示吉祥含义的隶字的合体,学者把这种符称为“复文”。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后世。大概是从宋代起,合体字渐渐脱开“符”的范畴,演化为老百姓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我们在清代的厌胜钱上,可以见到连笔减划的“黄金万两”、“招财进宝”之类的四字合体。

其他常见的这种合体字还比如:黄金万两、日日有见财、福禄寿全、吉祥如意;

儒家方面使用的比如:好学孔孟、唯吾知足等。

不常见的例如济南民居浮雕“魁星踢斗”;

湖南省黔阳县芙蓉楼玉壶亭碑上刻有王昌龄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宁德三都澳斗帽岛斗姥景区“天人合一”石刻;

婚庆吉祥语组合字书法:鸾凤和鸣;

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