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京都大学校党委经过严谨的讨论做出了一个略显出格的决定。
这个决定突出了有关于国内开展新形式下新型教学的特别案例。
7号上午。
“李国良,有个好消息和坏消息要告诉你,你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接通电话后听到电话中传来程钱伟教授略带幽默的打趣声,李国良露出一丝无奈的神色,说道:
“程教授,要不您先告诉我坏消息?”
“果然如果所料,坏消息是,你不能参加明天初在美举行的数学建模大赛。”程钱伟笑着说道。
“程教授,虽然我并没有要参加的意思,但您这样说,我非要参加难道他们还能公然拒绝我?”李国良听完要说不好奇,那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不由开口反驳道,虽然他可以主动放弃,但这被人拒绝,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个人还真不能赖人家,如果你非要参加的话,那么好消息就没了。”程钱伟说着说着自己笑了起来,片刻后收拢起玩笑语气,语气变的十分严肃认真:“好了,不打趣你了,是这样的,校方决定,半个月后给你来场毕业答辩,资料我发你邮箱了,好好准备准备吧,这几天你可以不用来上课了。”
“啥?毕业答辩?”李国良有些茫然了,这算什么,他这才入学两个月,就这么被毕业了?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吧。
虽然他绝对以他现在的基础知识储存量,在本科阶段确实没有什么可学的,但这么突然的被告知要毕业,还是感觉十分意外。
以李国良对程教授的理解,他老人家不可能拿这种事来看玩笑,那么入学两个月就要毕业,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
长长吐了一口浊气,李国良返回家中打开了个人电脑,下载了论文课题
经过一周的准备,终于到了现场毕业答辩那天。
校方以及参与答辩的评委一共有6人。
第一副校长张德民教授,作为数院直接负责人,作为主答辩老师参与了这历史性的一次毕业答辩仪式。
其他答辩老师,皆是京都大学数学系有名的大牛,比如程钱伟教授,还有司马文山教授等。
当然按照往常的规矩,指导老师是要规避性离开,但是这次参与毕业答辩的学生有些特殊,与普通的本科毕业生答辩流程有着较大的区别。
根本原因,还是李国良并不是普通的本科生毕业,在这种小事上,也就没有那么严格计较,因此程钱伟教授得以出席自己学生的毕业答辩仪式。
另外三人,李国良知道那个花白头发的老者是物院的高教授,至于另外两个人明显不是他们学校的,但是他看到名牌后,小心脏微微跳动了下。
“赵南奎”对于这个名字,李国良还是有所耳闻的。
是来自国家数学学会的赵南奎教授,担任数学学会副理事的同时,身上还有一个耀眼的名头院士。
另外一个的名头并不必赵南奎低,同样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院士之一,只不过刘德珍院士乃是研究凝态物理的。
站在指定位置的李国良面色如常,虽然这场毕业答辩来的有些仓促,但也在意料之中。
为了这一刻,准备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足以看出他对这场答辩的在意程度。
怯场这种事,显然是不可能存在的。
随着现场灯光陷入昏暗,开始放映。
李国良按照流程,自我介绍,开始叙述论文内容摘要,以及汇报论文的主要观点与得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