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大多数人都有向善的心理,可是大多数人最终为什么没有选择这样做呢,我想有可能是因为成本的问题,行善是需要成本的,就拿杨三来说吧,今天他遇到的若不是他的乡邻的话,估计他现在已经是非死即伤,要知道杨三他是在拿着自己的性命在做赌注。
杨三可没有因为这些人是洋人,而放弃行善,并且他也有心想救下那两个可怜的女洋人,可是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后,他没有这样做,他没有那个能力,所以杨三他会选择给她们一些食物和衣服,而并不是放她们走,然而对于洋人小女孩儿可就是另一种处理方式了,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杨三心里面想的是无论如何也要救下她,她不应该受这一份儿罪。
从杨三今夜处理问题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杨三是一个心理很复杂的人,具有复杂的脾气秉性,但是你从这复杂的性格当中又能看到人性的本质,当你清楚这些本质以后,就会觉得是那样的合情合理。不信你看他此时竟拿出了钱老头儿送给他的那本旧书学了起来。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在父亲和母亲都离家出走了以后,杨三就当起了这个家,当家那一年他才只有十一岁,十一岁是什么概念,正是顽心肆虐的年纪,而杨三却要收起心性来当家。
家里面老的老小的小,让杨三和祖母两人靠种地养活自己,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再说杨三的祖母又是一个小脚老太太,根本就下不了地,只能在家里面做些缝缝补补的事情,这让祖孙两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艰难,但这只是外人这么看,其实祖孙两人的生活还是相当的惬意,一年当中只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会比较难过而已。
既然种不了地,杨三就和祖母商量把地卖掉一部分,然而祖母靠土地活了大半辈子了,怎样都不同意把地卖掉,这地就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卖了地以后怎么办呢?老人家还想着儿子有一天能够回来呢?所以坚决不让杨三卖地。
事到如此杨三也没再坚持,他知道这样理论下去是没有结果的,并且孝顺的他又不能明着逆祖母的意,所以他就偷偷的卖了两亩多地,当然了,这也是生活所迫、逼不得已,若是能有其它的办法,杨三何苦卖地呢。当时土地还值些钱,杨三总共卖了五两七钱银子,而这些他是偷偷地做的,没让祖母知道,也不能让祖母知道,不然这地他是卖不成的。当时是完全的男权社会,杨三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所以他有权利做主把地给卖掉,并且当时,地主买地之风盛行,所以杨三这两亩多薄地很快就出了手。
把地卖掉对于交赋税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清朝的赋税制度是按土地的多少来上缴钱粮的,有那么多贫瘠的地,杨三家根本就交不上那么多的税金,因为地虽贫瘠可是要按良田来交税,甚至有些时候交的比良田的还要多,最可恨的是你还不能跟官家讨价还价,只要你有一次敢讨价还价,那些税吏就会记在心里,下一次他只会让你交的更多,故意的刁难你,就好像他们税吏就一定要骑在老百姓的头上一样。
杨三的父亲和乡里的一些男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去参加义和团的,因为这样的日子不仅仅是苦,而且还得受气,对于有血性的汉子来说苦容易吃,可这气却很难咽下去,何况这气还得天天受着,你想都想象不到,每天各种名号的赋税那是层出不穷,亏得那些人想的出来。
卖地得来的钱杨三全都花在了祖母身上,可不要小看了这区区五两七钱银子,有了这些银子,杨三的祖母就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起码最近三五年会衣食无忧,然后杨三自己再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这样一来生活也就能勉勉强强过得去啦。
杨三他们的村子既没有挨着山,也没挨着大河,可以说是真正的靠老天爷的雨水才能吃饱饭的地儿,可就算是这样在杨家堡也是有地主的,并且还有不少,杨三靠给这些地主家赶羊放牛为生,工作虽然不是很累,但是一个月也就十几文钱,这样少的工钱绝不能让杨三养活自己,因他的食量可以说是大的惊人。
所幸家里还剩下一亩二分地,当时的一亩二分地比现在的一亩地还要小许多,而且产粮更是没法儿比,不仅如此,还要耗费太多的人力与工时,等好不容易把粮食弄回家后,还要把大部分的粮食交上去,明知道最后要把粮食全都给交上去,当初的努力又是何必呢。
杨三在农耕季节,就自己一个人下地,地并不多,杨三一个人多多少少还是能照顾的过来,然而地里的收成,百分之七八十都交了税了,那百分之二十还是杨三偷偷藏下来的,由于杨三交税很勤快也很主动,所以有时短那么一些斤两,那些税吏也就给他放水啦,在面对生与死的时候,什么高尚与下贱,永远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生活说了算,杨三早早的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虽然生活很苦,但是杨三还是坚持每天早起练武,虽然说不上喜欢,但是这练武的习惯一旦养成,也就很难再扔掉了,所以一有空闲时间杨三就会打打拳,在杂草丛生的土坡上,在牛羊之间,筋疲力竭汗流浃背之后,世界也会变得非常安静,杨三喜欢这份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