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董凡杀了周毖一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但董卓还是顺利的在11月如愿当上了相国。
这件事,当然不能由董卓自己提出来,而是在蔡邕的提议下,百官一致拥护,一切顺理成章,归根结底,董卓前几个月的表现,还是赢得了大家的肯定。
别人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董卓来到洛阳后,却极力装出一副亲善的样子,礼贤下士,拔擢名士,替党人翻案,尽最大努力稳定了朝局和洛阳的军民。
站在董卓自己的角度上,一个戎马半生只知道用拳头说话的人来说,能做到这一点,的确相当不易。
这几天董卓心情很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满是横肉的脸上总是挂着得意的笑容,见到谁,都会爽朗的笑上几句。
相国,跟宰国不同,有宰国的意思,但比宰国更有权威。
吕不韦、萧何、曹参都先后做过相国,董卓恢复并自领相国,既有比附萧何曹参之意,又有凌驾于百官之上的意思。
当了相国,董卓获得了无上的权威,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进入朝堂觐见天子,不用报自己的名字,不用跪地磕头,走上金銮殿,可以大摇大摆的持剑穿鞋,旁若无人,可以更加肆无忌惮。
董卓当上相国,比之前的废立少帝,更加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政治阻力,就像后世的美国总统竞选,全票通过。
因为,大家从董卓之前做的那些事情上面,看到了希望。
士人得到了重用,党人扬眉吐气,军人也得到了笼络,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虽说董卓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也算在大家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
可谁都也没有想到,之前的董卓一直在极力的伪装自己,他之所以重用士人,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士人,为董卓粉饰门楣,装点董卓的名声,利用士人的嘴和手中的笔墨,大肆替董卓歌功颂德。
现在对董卓来说,已经不需要继续伪装下去了,就算他做出让士人不满的事情,也没人奈何的了他,至于任用的那些封疆大吏,董卓认为自己给了他们足够多的好处,他们是不会反对自己的。
士人想用正统的理念来影响和约束董卓,可董卓骨子里就是霸道任性的魔王,他不会接受任何的束缚,短短几个月的自我控制,这对董卓来说,已经是忍耐的极限了,从今往后,他可以彻底放开手脚,听凭自己的意志驰骋。
戎马半生的董卓,盲目的认为,自己手中掌控军队,又霸占着堆积如山的巨额财富,有了这两样东西,他的霸业就会固若金汤,无可撼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对这句话,董卓有自己的理解,他把朝党上的文武群僚当做君子,把军队的将士视为小人。
对君子应该讲道义,对小人应该讲利益。
董卓就把担当道义的任务交给了朝臣,既然担负道义,就不要再奢望得到什么利;至于那些军队的将士,董卓给许给他们足够多的利,让他们不要顾及任何的道义。
朝臣喜欢把忠义挂在嘴边,董卓无所谓,尽管让他们去说,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底线,就可以。
这些朝臣,只不过是他控制舆论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