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雍乐皇帝抚掌称赞:“起承转合,这个转,转得好,了无痕迹,自然而然。”
丌诗轩此时才生出了一点危机感,而龚鼎慈眼神一淡,才打定主意,不想和他们争锋了,丌诗轩诗名本就胜于他,现在看来,贾琮才是真正的深藏不露。
短短几句开局,时间、地点、人物,水到渠成,看不出雕琢痕迹,笔锋一转,就从一个女人,转到女人口中的黄巢之祸了。俨然信手拈来,大家风范。
“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
雍乐皇帝登基之时,早过了而立之年,如今又过了不惑,体质极差,眼睛慢慢不好使了,打开镜盒,戴上眼镜,问刘秉笔道:“你来给朕解解……”
“回主子,奴婢……奴婢学识浅陋……”刘秉笔汗颜。
“杀的奴才!你们司礼监的人,太监、少监、秉笔、随堂,都是有品服的!都是在内书堂由翰林教导,读过书的,若解不好,你就去浣衣局,当一辈子苦差得了……”雍乐皇帝眼神森冷,任性使气。
“主子,奴婢有了……”刘秉笔诚惶诚恐,飞快琢磨道:“这一句忽看门外起红尘,笔锋再转,实在是一波三折、一叹三咏……奴婢看来,足以比拟白居易之长恨歌、琵琶蟹……”
“……乡园本贯东畿县,岁岁耕桑临近甸。岁种良田二百廛,年输户税三千万。
姑惯织褐絁袍,中妇能炊红黍饭。
千间仓兮万丝箱,黄巢过后犹残半……”
“……奈何四海尽滔滔,湛然一境平如砥。
避难徒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
愿君举棹东复东,咏此长歌献圣公。”
对诗词颇为喜欢的雍乐皇帝,等刘秉笔解释完,不再称赞,叫他捧上来,诗名是仁华殿奉御题作。
丌诗轩、龚鼎慈早已经看得目瞪口呆,他们诗作也算不凡了,但要和白居易比,差得远,谁想到贾琮竟然是诗中大才。
这个时空,除了贾琮,没有人知道这首诗是韦庄的秦妇吟。
和白居易乐府诗齐名的秦妇吟,在贾琮前世那个时空,宋元明清就没有出现过,大家只知道诗名,不知道内容,直到现代,秦妇吟在敦煌出土,重见日。
这个时空也是一样,全唐诗中,没佣秦妇吟。
“你等退下吧,明日传胪,自会知道名次如何。”雍乐皇帝提笔在题目上加了“黄巢”两个字,显然这首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看问题的乐府诗,没有触怒他。
注释:数病齐发,这两章仓促之中,写得不好,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