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织:就是指经纬丝在织造前先染色,织成后的坯绸不需再经炼染。
第三步骤:染整。
只有运用染整技术,才能随心所欲地将各种花色及图案,完美无缺地再现在白坯上,从而使织物更加富有艺术性。该工艺主要包括三道工序:
(1)精炼。蚕丝由两根单丝组成,其主体为丝朊,外层包裹丝胶。大部分的色素、油脂、蜡质和无机盐等,都存在于丝胶中。这些杂质对印染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必须在染色前将其去除,才能取得柔软、光滑、细腻、洁白的丝制品。
(2)染色。色泽洁白的坯绸经精炼之后,便进入染色阶段,是使染料和坯绸等发生化学反应,让坯绸染上各种色彩的工艺。
(3)印花。一种色彩毕竟单调,除染色外,人们还采用印花技术使丝绸变得五彩缤纷,印花工序在丝绸的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徐少杰让安国候夫人负责建设厂房和仓库,自己便对当时的丝绸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不过技术都是经过自己的大脑搜索得来。
一、缫丝车。
当时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
徐少杰直接让人根据自己要求,制造了坐式脚踏缫车,结构由灶、锅、钱眼、缫星、丝钩、軖、曲柄连杆、足踏板等部分组成。
跳过了手摇缫车这一过程,缫丝的人可以坐着操作,手脚一起并用。一人可以同时缫6-10股丝,速度提高了50倍以上。
二、织布机。
当时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叫腰机),这种足蹬式腰机操作起来比较费劲。
徐少杰直接改造成了脚踏提综斜织机。这种斜织机有一个机架,经面和水平的机座成五六十度的倾角。织布的人可以坐着操作,手脚一起并用,生产率提高了10倍以上。
徐少杰主要生产两种绸缎:普通绸缎和高级锦缎,分别卖给平民和贵族。
普通绸缎生产工序:缫丝—生织—精炼—染色。
高级锦缎生产工序:缫丝—精炼—染色—织布—印花—整理。
普通绸缎生产方式成本低、过程短,也是当时丝织生产中运用的主要方式。
但生产绸缎有个重要技术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好掌握的,就是水温。
缫丝和精炼两个工序都要控制好水温,水温过热了会形成断丝,冷了又达不到效果。
缫丝的时候以80°C左右为最佳。精炼是将坯绸或生丝放入,装有肥皂与纯碱的混合溶液内进行加热(当时的条件两种东西都没有,只能用草木灰代替),丝胶加热后进行水解。
古人没有温度计,就用眼睛观察水温,即沸水形如虾眼、蟹眼、鱼眼的观察方法。就是烧水时,壶底的水冒泡大小,和虾眼、蟹眼、鱼眼做比较。
所以这种方法很不好控制水温,徐少杰就设计了个指针式温度计。
指针式温度计是形如仪表盘的温度计,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双金属片是用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铜片在左,铁片在右。
由于铜的热胀冷缩效果要比铁明显的多,因此当温度升高时,铜片牵拉铁片向右弯曲,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右偏转(指向高温);反之,温度变低,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左偏转(指向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