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随着第一拨番薯的问世,大家越来越喜欢这种高产农作物,这种好吃水分又充足的食物,是于巡抚和皇长女带来的。
随着各个地段的红薯快速成长,一首民谣也孕育而生。
在那么一天,朱文茔起身去看红薯生长的模样,同时想探寻一下,洪水排泄的情况,就听到附近的孩子喊起一首民谣。
民谣由十几个小孩传唱
于巡抚手挥锄头前面刨,皇长女后面用眼睛瞅。一个前面筑土堆、一个后面来插秧。种出的番薯大又香,好似那刚酿出的蜜一样。巡抚皇女不怕累,抱出番薯让百姓共同尝一尝。
还一个简单的民谣。
番薯大如碗,一个吃一天,半个吃一顿。一人种一亩,全家吃一年。恩归于巡抚,情归皇家女。
没几天整个云台山区都在哼哼的唱着各种民谣,朱文茔听着有种莫名的开心,只是一转眼来这里都将近半年。
朱文坲看着朱文茔笑着说:“如今我们姐弟三人一起努力,可是百姓最后只看到皇姐的努力,好不公平。”
朱文茔无奈的笑着,谁知道自己怎么成了旋风眼,按理说朱文坪那么辛苦的从淮安府、苏州府调遣粮食过来,如今都往返三趟。又操心、又操力的,却没有得到一个赞。
如今沿怀庆府为中心,整个河南行省西部,都得到了粮食援助,少的有半石米,多的有两石米,再加上土地被开垦起来后。
都在收完番薯后,陆陆续续种上麦子,人民吃饱饭后,米粮的价格下降了,第一次见到番薯这种廉价的美味,许多达官贵人也开始吃起来了番薯。
几经波折以后三十两银子一石的米价,如今变成了二两银子一石米。
秋天是个落叶缤纷的季节,云台山上三仙宫前,朱文茔和于谦带着几个随从一边走着,一边聊天。
云台山上烟雾飘渺,就算在这晴朗的天气里,也是有薄雾飘渺的。
看过张良修道的子房湖,看到一年四季不冷不热的恒温谷,一切都是很奇妙,一千三百米的山峰,两个人走的很慢,一路上有凋落飘零的秋叶,一路上有从上而下的瀑布。
看惯了南方低矮的丘陵,这个一千多米的大山就像一个巨人一样横卧在身前,一直爬到七百米的时候,朱文茔还没有想休息一下。朱文坲和朱文坪都从山脚下赶上来了……
“怎么回事,不是皇爹爹咱们回去吗?难道又发生了别的事情!”朱文茔问道。
朱文坲感叹:“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只是郑和船队回来了,回来的时候带来了好多金沙,带来好多奇珍异宝。”
朱文茔很有趣的听着,等待朱文坲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