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御石棚大捷以后的二个多月,唐赛儿组织的义军又攻下莒州、即墨。
朱文茔也下了指令,对使传递命令的使者说,如今天下早已太平多年,百姓个个安居乐业衣食温饱。忽然之间出现这样的变故,绝对的是人祸,是官员的失职造成的,不然那一个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来造反。
朱文茔说:“百姓一般都是畏惧官吏的,能让百姓忘却畏惧,杀官吏而群起响应,这绝对是典型的官逼民反。
先招抚为主,问这些百姓造反的理由,若真是被逼的无法生计下去,才走上造反的路子。就先惩罚那些贪官污吏,再给百姓们发放银钱,作为遣散回乡的资金。
若是不愿意回乡,可以听从朝廷的指令,安排移居南洋和西洋。
若是不肯被招抚,只好大军压境,把这些乱民杀死在暴乱之中,防止民乱势力变大,给大明带来更多的祸患。
无论怎么把农民起义抹平,等此事过后,朱文茔表示自己一定会查清叛乱的源头。”
可是朱文茔派来使者只留在窦朋的府上,就被软禁起来了。
只因为窦朋看到朱文茔的旨意,窦朋没想到这个丫头比莫然还狠,莫然从没想过动不动诛杀有功的臣子,而这个丫头倒好,还没正式上台就要清算。
当天夜里窦朋就想了一件事情,大明如今最精锐的军队,大部分都在西域和西洋,只有小部分的在蒙古高原、长城防线内外。
而大明国都应天府,现在也不过只有二十多万军队,其中最精锐的部队,不足八万人。
现在在漠北驻守的正是他的亲弟弟窦平,若是窦平能趁铁铉没有防备之前,攻下长城沿线的各个据点,再收拢长城沿线的兵团,他们兄弟二人进军京师,即使得不到大明的天下,但至少也能得到半壁江山。
窦朋停止思绪,如今最大的任务还是先把乱民平息掉,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后方,同时可以从乱民队伍里给自己添加新的兵力。
三天后,窦朋亲自点将出征,十二万各卫所军队,都是窦朋的嫡系部队,这次窦朋砸了所有的家底,准备一口气吞掉唐赛儿的乱民。
吞掉唐赛儿叛军最好的办法就是攻掉御石棚寨,只要攻下这个御石棚大寨,杀死唐赛儿,其余的乱民将不足为患。
窦朋领兵并将御石棚寨层层包围,若是待到机会,绝对会狠狠的要起义军一口。唐赛儿让各路乱民诈称寨中粮草绝迹,并且寨中还无水源。
窦朋认为水为乱民极需之物,万不可叫乱民得到水。水源断绝了,不愁义军不投降。
于是窦朋派大军占据有水道的东门。可是到这一夜的二更时分,乱民偷袭明军,杀死鳌山卫指挥使刘忠。
直到天亮,窦朋才发现乱民早已突围而去,于是就分兵追捕乱民,两天时间内,俘获了乱民首领刘俊等男女共计一百余人,但唐赛儿却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