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姓刘,起因是汉高祖刘邦的和亲政策,刘姓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所以,后来汉武帝大败匈奴后,北匈奴逃去了欧洲成了匈牙利,南匈奴依附大汉,以刘氏为姓,做起来亲王加雇佣兵。曹操掌权后又把匈奴分成五部,所以也称为五部匈奴。
刘渊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属。即为五部匈奴的首领。他臂长善射,体力过人。身高八尺四寸,特别的是,胡须长三尺多,心口上还有三根红色的毫毛,长三尺六寸。
有此异像,世人都是非常惊奇,对刘渊都非常崇敬,那个年代,一是看脸,二是看不同,刘渊两者兼备,所以他叛晋称汉王时,很多人跑去辅佐和依附他,特别是他的那些老师和同学,更是成了他的股肱之臣。
刘渊早年间在洛阳为人质,见识了洛阳的繁华和战乱,看到了大晋的辉煌和衰败。
三国归晋,让他对大晋充满期待,也是一门心思想要加入大晋的怀抱,曾一度让大晋重臣王浑等向武帝司马炎进言,让他做大晋的“治世之能臣”,可惜因为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失败。
原本以为可能一辈子都要做一个“酒囊饭袋”,却不想八王之乱,让大晋一团乱麻,国力大损,连最为精锐的中央军都在这场内耗中损失殆尽,最后连一个曾经属于为匈奴牧马的鲜卑也打不过之时,他便直接跟司马颖借口回部族借兵平叛为由,回到五部。可怜司马颖到死都没有等到刘渊,而刘渊则是在离石称了汉王,同曹操一样做了一个“乱世之枭雄”。
刘渊称王后,其实心中一直有一个计划,那就是走刘邦的老路子,何况现在他也是称汉王,更是把刘邦等刘氏供奉在宗庙之上,走刘邦的老路子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那是什么老路子呢?其实也很简单,一是刘渊自己这边准备攻占河内,转进河东,然后占据关中,伺机再攻破洛阳,消灭大晋。
二是分封自己的“韩信”和“彭越”等,让他们帮自己打天下,之前的石勒是一个,现在的王弥又是一个。
三是让石勒和王弥等下山东之地吸引大晋的视线,待山西之地兵力空虚,防守松懈之时,伺机而动,一举拿下,减少自己本部的伤亡。所以他把石勒放到了冀州和并州,王弥现在他准备放到兖州和青州。
刘渊这绝对是打的一手好算盘,甚至比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会算计,精明又狠辣,就如同是一匹老谋深算的头狼。不停的从这一个名叫大晋的雄狮身上撕下一块块肉来喂饱自己,一口又一口,虽然每一口都很小,却总是一击必中,而且自己毫发无损。雄狮越来越虚弱,狼群却越来越强壮。
对于洛阳,他早就虎视眈眈,之前一直没有具体情报。对于大晋,他也是势在必得,他已经是饥饿了好久。王弥对洛阳的一番攻略,他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绝佳时机。
他此刻是迫不及待要一展风采,在这个世界留下他刘渊的传说,洛阳之战落下帷幕,更大的战争巨制在刘渊的导演下即将来临。
而洛阳此刻还沉浸在击败贼寇的狂喜当中,王斌在数着自己缴获的金银珠宝,潘滔在算计着自己这次的功劳,王衍在想着让王家“狡兔三窟”,司马越还在做着自己的帝王梦……,至于秦正,正在为人手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