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比起王景,多了一些急智,少了一份勇武,可能也是因为如此,王景总是敢打敢拼,奋勇当先,更得司马越喜爱。而王斌却是谨小慎微,喜欢先保全自己,一副谋而后动的样子,让司马越不放心,放在身边随时可以掌控,以防万一又出现一个司马懿。
他当然不能反驳潘滔对秦正的评价,只能毕恭毕敬的拱手道,“潘大人说的极是,秦正能凭500守住津阳门也是难得,不过末将得知,如果不是后来北宫纯领1000骑兵冲击贼寇后阵,估计秦正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果因为他身死,让津阳门陷于敌手,那他万死难辞其咎。”
王斌也是听出来潘滔话里的责备之意,别人秦正手下才500人就敢冲击敌军,你王斌手里有5000人,却只敢在城头待着。但也不能承认自己因为胆小,担心兵败,城门失陷事小,自己平白丢了性命事大,也是搬出自己的大道理。
潘滔也是司马越手下老人,而且素有相人之能,对司马越麾下武将也是知之甚深,对王斌也不例外。他也知道洛阳只要守住就是大功一件,至于过程不重要。但如果是守住城墙的那种,事后论功就没他潘滔什么事情了,他又没有参与守城。他必须想办法拿些功劳来弥补丢了许昌的过失。所以必须在洛阳的战事上做点事。
之前他没有发现什么可以做文章的地方,但秦正的出击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只要说动王斌出城击败王弥就可以让别人看到他潘滔还是很有计谋的。
看到王斌没有要出城一战的想法,他也不准备再绕圈子,直视王斌说道,“王将军,秦正虽说有些鲁莽,但我们从他身上,从这件事情还是可以看出很多贼寇的实际情况。比如,贼寇正面作战不行,几万大军应该大多都是新兵,乌合之众而已。连秦正100士卒都消灭不了,我想王将军有5000士卒更加应该不成问题。”
潘滔看着王斌好像有点无动于衷,又是开口说道,“太傅大人虽说只是命令王将军来洛阳支援,但只是守住城池和击溃贼寇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天赐良机让将军领此大功,如若不取,以后恐怕就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贼寇一路劫掠,财物颇多,现在将军只需击破贼寇,那这些东西还不都是归你所有”。
王斌听到这里已经是心动不已,但还是犹豫的问道,“贼寇目前还有三四万,我5000人,会不会太过于冒险,要不要叫上曹武等人?特别是北宫纯?”。
潘滔听到王斌终于有想法出城迎战,也是放下心来,他怕就怕王斌不心动,只要心动,凭他三寸不烂之舌,张仪苏秦之流也可以说上一说。
做出一副为王斌考虑的样子,斩金截铁的说道,“将军觉得让他们出战之后,胜利了战利品要不要分一些给他们呢?我料想王弥经过今天北宫纯和秦正这么一闹,已经不再想破洛阳了,而是准备退兵,原本其就是贼寇,打硬仗不是他所愿。若我所料不差,王弥此贼一定会明天一早就退兵。所以将军完全不用担心,只需引兵冲击,一定大胜而归。”
王斌也是大喜过望,现在他这个左卫将军只是暂代,还真的想把暂代二字去掉,虽说他有些功劳,但谁又会嫌功劳多呢,如果如潘滔所说,他到也不妨一试,大不了自己在后压阵,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再跑不迟,万一要是赢了,那不就是功名利禄一下全都有了。
王斌从头到尾把潘滔所说之事又理了一遍,自觉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大义凛然的说道,“那末将就按潘大人所言,即刻下去整军备战,明天一早,全线进攻贼寇。”
潘滔哈哈大笑一声,“那我就在此先恭喜将军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眼见王斌转身离去后,想着王斌为难的模样,潘滔胖胖的脸上,一阵狠厉之色闪过,“哼,一个小小的司马,如果不是现在得倚仗你出力,何须费如此唇舌,事后再跟你算这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