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一,安**开科取士的考试在长沙城以前的学府开始了,上午是策论,题目是“兴亡更替论”,下午是筹算,可带算盘,题目五道,无非关乎田亩、运筹粮草以及其它的一些基本的算术知识,五道题全部是由李安国出的。
由于不限出身,湖南、江西、武昌安**所辖的府、州、县应试者云集,最后报名的竟有千人之多,学府以前专门考试的地方就容不下了,李安国只得将楚王府辟出几个院落作为考场。
余国柱被分到王府的一处考场,说来也巧,坐在他附近的正是卢高,余国柱见了调笑道:“卢兄还是想通了?”,两人分属不同的县,做的又不是一条船,余国柱故有此问。
卢高有些不好意思,嘴上依旧强硬,“我只是来瞧瞧究竟,结果如何,并不放在心上”
余国柱摇摇头,便不理他,埋头做起试卷来。
三日后放榜了,余国柱与卢高相约去查看,路上余国柱说道:“策论倒还好,筹算我只做了三题,有把握的只有一题,也不知”
卢高却说道:“我幸好带了算盘,五题都做了”
“啊?你这厮!”,余国柱一把抓住卢高,“还说不放在心上,等会儿如果你高中第一,名额让给我行不?”
两人打打闹闹挤到榜文下,只见上面竟然竟然录取了一百人之多,名字满满地写了两大张纸。
卢高毕竟是农户出身,还是家里干活的主力,一膀子力气比别人大许多,他轻松地挤开人群来到榜下。
不过他可不敢从开头看,便从第二张大纸最后一名看起,看完第二张,没有自己的名字,他既高兴又有些担心。
当看到第一张纸倒数第四个时仍然没有自己的名字,他心里非常失望,就不打算继续看下去了,前三甲指定没有自己。
正准备默默地离开,突然榜前一阵大喊,“中了,中了,我中了!”
一听声音便知道是余国柱那厮,卢高心想,这厮的筹算五题只做了三题就能高中,难道自己
便鼓起勇气继续往下看。
第三名是一个叫杨柱朝的湖南临湘县人,第二名竟然就是余国柱这厮!
卢高按住自己砰砰直跳的左胸,豁出去继续往下看。
“第一名,武昌府兴国州,卢高,策论第二,筹算第一,综合第一”
卢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儿揉了揉,终于确认无误。
“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哈哈哈哈哈”
次日,李安国在吉王府的偏殿接见了前三甲的考生,这三人在他的脑子里都没什么印象,不过他也不是很在意,一场考试能钓出大鱼自然是好事,不过即使没有也没什么,如今安**无论军政自有体制,并不是几个名人能左右的。
这次考试,他出的这策论题目自然饱含深意,不过很多人都是瞎写一气,有的还写了家族的兴亡更替论,像这种没有半点政治敏感性的人他自然没有好感,通筹算的人倒挺多,他仔细打听过,多是商家的子弟。
最终,他实际上将策论的前五十名以及筹算的前五十名全部录取了。
他今天穿了以前楚王府的那件郡王袍服,帽子却改成黑色的唐巾,如今安**下辖的文官便是这种装束,明国的袍服、大唐的官帽,李安国也不想在服饰上上纠缠太多,与谢凤洲等人略略商议后便定下来了。
“学生卢高余国柱杨柱朝拜见大都督!”
这三人刚走进来李安国便在仔细瞧着,杨柱朝家里条件应该好一些,二十多岁,国字脸,山羊胡子,一身白色的棉袍,灰色的唐巾,身材中等,走路不卑不亢,一看就是一个沉稳的人。
卢高和余国柱都是麻布长衫,卢高的身上还有补丁,看来都是寒门子弟,卢高身形健壮,却生了一张俏脸,余国柱身材瘦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一看就是一个聪明人物。
这三人中,余国柱的的策论虽然是陈词滥调,无非是“君明臣贤,轻徭薄赋”之类,不过胜在有大局观,面面俱到。
杨柱朝的书法优美、文辞华丽,更难得的是他的筹算还做出了四道,仅次于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