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大学士周延儒本来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最会见风使舵,如何不知道现在太子已经掌握兵权?既然皇帝老子都已经承认现实了,自己一个外臣又何苦掺和帝王家事,难不成要当方孝孺吗?
周延儒当即跪下叩首道:“微臣领旨!”
朱慈烺也跟着叩首道:“儿臣领旨,儿臣敢不尽心竭力!”
现在军队,皇家,文官魁首,都认可了朱慈烺的权力,其他的文武百官生怕自己受到权力斗争的波及,都争先恐后的站队,纷纷跪倒在地,口称:“吾皇圣明!”
吴伟业本来还想硬顶,但是一想到家族的利益,腿肚子就转筋,膝盖不自觉的就弯了下去,跟着众人一同跪倒在地。
朝堂之上一时间乌压压地跪倒了一片,只有刘宗周一人直着身子大声道:
“臣有言!”
崇祯脸色复杂的看着刘宗周,心里面可谓是百感交集。崇祯万万想不到,在这等时候,自己一向信用的周延儒陈新甲等人连抗辩的勇气都没有,反倒是一直被自己冷遇的刘宗周站了出来。
他知道刘宗周想要说什么,然而为了保护这个大儒,崇祯不能让他把话说出来,只好佯装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挥了挥手说道:“朕乏了,退朝吧。”
侍立在旁边的王承恩大声唱道:“退朝!”
朝堂众臣如蒙大赦,赶紧踩着碎步往外走。刘宗周无奈,也只得叩首谢恩。
以往散朝的时候,刘宗周身边总会围着几个青年文官,可是今天所有文官都绕着刘宗周走,仿佛刘宗周害了什么恶疾一样,显得刘宗周如此形单影只。
退朝之后,崇祯让王承恩给朱慈烺传话,让他不要怪罪刘宗周。
朱慈烺笑道:“你替我回禀父皇,儿臣又不是董卓曹操,哪里会怪罪忠臣?只是这等无用之人,还是请他回家养老吧。”
朱慈烺可没心思去和刘宗周这种腐儒一般见识。他现在刚刚吞并了四勇营,军心不稳,亟需时间来消化一下。
四勇营虽然人数缩水严重,但毕竟是皇城禁卫军,人员的素质还都不错。年纪也都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这些士兵都是京营里面选拔出来的精壮,每月的饷钱也是比照着边军的标准,每月三两,因此战力都还不错。这样的兵员朱慈烺当然不会浪费。
因此朱慈烺回到西苑老营之后,第一时间就把散出去的四勇营和东宫新军除了留下必要数量的士兵把守宫城之外,全都集合到了西苑大营。
朱慈烺现在的兵力达到了一万一千人。四勇营里原有的军官当然不能再用,所有的士兵打乱原有的营头,和东宫新军打散混编。
人数增加,编制亦需要改革。朱慈烺决定仿效他最熟悉的拿破仑时代的法军编制,将这一万多人编成四个混编团,团长分别是宁小武,高图,魏川以及之前负责留守的陈锐。
每个团下面设有团部,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连。每营定额五百人辖三个连,每连定额一百五十人。
这样每团加上团部辎重兵大概有三千人不到,四个团刚好一万多人。
朱慈烺本来还想设立一只独立的骑兵部队,但是考虑到自己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作战的主要区域都是在汉地。步骑炮混合编队无疑要更具性价比。
后世的网络上存在着一种神话骑兵作用的倾向。
比如很多人认为满清能夺取天下是因为他们精于骑射。但实际上满族是渔猎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清军作战也并不依靠骑射,而是依靠重甲步兵。
这个时代的骑兵部队更多的是起辅助作用,比如抄后路,断粮道,以及在混战时作为预备队发起致命一击等。两军交战的主力还是得靠步兵决出胜负。
出于以上考虑,朱慈烺放弃了设立独立的骑兵军的想法,而是选择混编的模式。
至于骑兵和炮兵的来源,四勇营中本来就有这两个兵种。虽然训练不足,战力不佳,但这些骑兵好歹是会骑马的,比招募新兵从头训练要省不少时间和力气。
军马则来自京营的军马场。军马场中共有军马一万三千余匹。只不过,京营中大量的军马都身高不足,只能作为驮马,符合战马标准的不到四千匹。朱慈烺命人从这四千匹里面抽调出最好的两千匹,配给骑兵部队当做冲阵的战马。其他的八千余匹则作为驮马,负责驮运军队的物资。
分配好器械马匹之后,就到了整军的重头戏——发饷。
朱慈烺满脸期待地对着陈宝说道:“陈参谋,带孤看看抄家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