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张景宗在心中自是立时就对这位雁门关守将升起了一丝小心与戒备。
好在眼下元渊对于自己的倚重与看好已是人尽皆知,每日都会遣人招自己入营商讨北地形势,这使得丘穆陵杨纵然心怀不轨也只能是强压在心中,同时也正是元渊的每日相招让张景宗通过魏廷的消息渠道得到了现如今北地最新的情况发展。
随着三日来元渊率军大破柔然数万铁骑的消息传出,朝廷军队不日便将戡乱北地的传闻已是让整个北地陷入了沸腾之中,在如此情形下大部分都柔然氏族以及草原各部都选择见好就收,带着自家族人与掠来的粮草,财帛北归草原,唯有那位柔然可汗仍然在固执的强攻武川。
不过此时堪称惨烈的武川攻守战却已是早已没了悬念,时至今日已是没有人再对柔然大军能够攻破武川抱有希望,而随着元渊大军的到来,那些正听令舍命强攻武川柔然士卒们心头也是瞬间消散了大半斗志。
他们清楚哪怕自己等人真的在几天内成功攻破了武川镇,等待自己的也只是吃力不讨好的一幕,因为他们甚至很可能都还没展开劫掠便会迎来数万魏朝大军,届时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再度死战或者归于草原。
显然,选择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既然如此他们又何需再死力攻打武川呢?
难不成真的就只是为了帮助自家可汗发泄出心中的怒火?
别开玩笑了!
别忘了柔然可是松散的部落氏族联盟,这样的做法即便是高度集权中原皇帝恐怕也无法一意孤行,又何况是柔然呢?
因此所有人都知晓眼下距离柔然大军尽数撤离魏境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在此之间,张景宗更加明白或许柔然可汗阿那瓌会比众人所预料的更快撤军,因为草原上所发生变故的消息应该很快就传回他的耳中!若有可能张景宗倒是真想看看这位此番南下损兵折将的柔然可汗将会怎么应对这场不期而至的叛乱!
要知道如今的草原上少说可是有着数十万嗷嗷待哺的牧民!
就凭他们带回去的那些粮草恐怕很难满足所有部族吧!
当然,在此期间,已是清楚柔然人不日便将退去的张景宗也并未闲着,因为他更明白接下来的北地将会发生什么。
他先是招来了已是从库狄云那里得知了因为后果的陶氏两子,正如陶参所言他这两个儿子的确是极为不凡,长子陶宫继承了陶氏祖业精通修建筑城之法,不但如此连水利,军事堡垒等方面也多有涉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次子陶彦则勇武过人,在北凉旧民乃至是整个流民群体中都威望极高。
当日一战也正是他率领流民挡住了大半柔然逃骑的退路,并使计让其自相残杀,最终再无脱逃之力。
两人一文一武对于正蓬勃发展的怀荒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人才,而两人也并未含糊,皆是朝着张景宗深深叩首口呼主公,一片赤诚。
张景宗见此连连点头下十分满意,他当即任命陶宫为其父陶参副手,主管怀荒的一切修筑之务,并在心中打定主意若无意外,那么陶参百年之后继任者便是陶宫无误。
至于陶彦,对于这个自幼酷爱兵法战阵之道且能够熟练运用的青年,张景宗更是打心底里喜爱,当下他任命陶彦为校尉连同一众精于骑射的北凉旧民,流民以及部分柔然战俘编入风驰军库狄云麾下,一举将风驰军扩编至五千人。
考虑到剩余的部分流民或许不愿参军,以及柔然战俘在忠诚方面的不确定性,张景宗决定将余者交予苏绰,让其回到怀荒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定夺,看看是编入其余各军还是成为拓展怀荒的主要劳动力。
没错,在做出这一系列决定之后张景宗命令库狄云领五千风驰军连带着流民,俘虏以及粮草先一步回到怀荒镇,至于他自己则是准备跟随广阳王元渊北上戡乱。
值得一提的是,当库狄云听到张景宗的这个决定时立马便红眼不干了,在他看来自家主公简直就是疯了!
将这些流民,战俘以及粮草真正转化为可以运用的实力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这么冒险吧!自己领着风驰军走了,你张景宗不就一个人在朝廷大军中了吗,到时候莫说是广阳王元渊了,就算是那雁门守将丘穆陵杨,甚至是任何一个军主,校尉想要拿捏你都轻而易举。
这不是将自己的命拱手交到别人手上吗?
这无疑是库狄云绝对无法赞同的。
就连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智囊角色的苏绰也不由是皱上了眉头,很明显库狄云的忧虑不无道理,别看广阳王元渊贤侄一口一个贤侄将张景宗视若珍宝,最重要的谋划参与者,可像这样混迹朝堂官场的人物哪个不是老狐狸,他们的话能信一半就不错了,谁也不知道这些老狐狸们明天会不会改变主意。
更何况这还是个王爷!
一个位高权重的广阳王!一个手中握有两万多魏廷精兵的元渊!
他要是突然翻脸将张景宗握在手中,那怀荒镇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大好局面可就彻底毁了!
想到这里无论是库狄云的激烈反对还是苏绰都无言沉默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想让张景宗改变主意。
见此一幕张景宗心中不由生出一丝暖意,但旋即他却坚定地摇了摇头,毫不留情的否定了两人的反对。
的确,库狄云的反对不无道理,可在张景宗眼里却另有一番看法。
首先,广阳王元渊当然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张景宗也绝不会仗着自己后来人的身份小看这些千年前混迹朝堂的老狐狸,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些千年前的人物或许比当今那些知名政客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还要强出不少,绝对不是自己能够小看的。
然而促使自己做出这个决定的也正是因为自己来自千年之后。
张景宗比谁都清楚北地将要发生的一切,更是比谁都知晓当今魏廷朝堂上这些大人物对于北地打心底里的鄙视。
毕竟当今的魏廷皇族元氏可就是昔日的拓跋氏啊,哪怕已是改为汉姓可这却改变不了身体里所流淌着的草原血液啊!他们是明白的,明白自己当初在中原汉人眼里同今日自己眼中的蠕蠕柔然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纵然拓跋氏已是带领着鲜卑各部在中原打下了一个大大的,富庶至极的天下,一个在曾经草原上想都无法想出的荣华富贵,可他们心里却清楚现如今那些臣服于自己的汉家大族以及豪强们大部分都是带着鄙夷的目光审视着他们这群统治者。
这无疑是鲜卑一族所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