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李昭德道:“目前还没接到前方的军报,不过最近两淮沿岸雨水倾盆,淹没了许多城镇村庄,饿殍遍野,许多地方官员纷纷请求朝廷拨款拨粮赈灾。”着便递上奏折,婉儿作为内侍女官,掌管文告,于是便连忙代为呈上。
武则随意翻了翻,怒道:“胡袄,时值初冬,何来洪涝!这些官员都改收入大理寺治罪,国难之际,还想着欺瞒朝廷,贪墨钱粮。”
殿中侍御史魏元忠道:“陛下,微臣也听到许多官员反应两淮洪涝之灾,有不测风云,就算是初冬,也是有可能的。还请陛下以灾民为虑,调拨钱粮,赈济灾民。”
武则道:“度支部已经没有多余的钱粮用来赈济灾民了,自从李孝逸的大军两次申请军粮后,府库已经基本空虚,所以还请各位宰相多想想办法,看能否募集到钱粮,缓解灾情。”
武则见众宰相俱都默然不语,只得继续道:“既然各位暂时也无良策,那赈灾一事,暂且搁置,我看这个时节即便有洪涝也不会太严重,等雨停水退之后再议。目前李孝逸的大军迟迟没有消息,恐怕……”
宰相武三思道:“李孝逸毕竟是李唐宗室,叛军是以匡复庐陵王为幌子而造反的,恐怕李孝逸已经与叛军勾结在一起了。”
武则道:“我正有此疑虑,这该如何是好?一旦李孝逸的大军倒戈相向,那么叛军的声势便更大了。”
武承嗣道:“臣愿替陛下分忧,领兵南下平叛。”武承嗣此言一出,群臣俱都忍俊不禁,心想,若是让武承嗣领兵平叛,简直是滑下之大稽。
武则也笑道:“武承嗣,你是哀家的侄儿,是块什么材料,哀家还不知道么?让你去领兵打仗,岂不是让人家徐敬业笑话么?你不要在此添乱了。”
武承嗣本来想他日姑姑做了皇帝,若是传给武氏的话,那么这个继承皇位之人,势必要有卓越的军功,所以想借此机会,好好表现,没想到却被当庭斥责,无奈之下,只得怏怏而退。
武则道:“殿中侍御史魏元忠何在?”
魏元忠上前跪秉道:“微臣在。”
武则道:“命你为扬州道监军,火速南下,赶到李孝逸军营。若是李孝逸未与叛军勾结谋反,则督促其立即进军剿灭扬州叛贼,否则,可先斩后奏,权宜行事。”
武承嗣见武则将重任交于魏元忠,而当庭斥责自己,因而不悦道:“魏元忠不过是一介文官,哪里懂得行军打仗的道理?陛下为何派他前去作监军呢?”
武则笑道:“想必各位大人中也有许多人有此疑问,那哀家就给你们讲讲。这个魏元忠,原本在先帝在位期间,只是个太学生,但自幼熟习兵法,志气倜傥,从不将举荐放在眼里,故而累年不得升调。但在这期间他刻苦学习兵法,对江融所撰写的九州设险图详细批注解释,高宗曾称此书为古今用兵成败之大全,高宗仪凤四年,吐蕃扰边。魏元忠以太学生之身,亲赴洛阳上密奏,论当朝武将用兵作战之得失,先帝见之极为惊叹,遂授以秘书省正字,任职中书省。”
武则续道:“所以魏元忠不仅有文韬,亦有武略,这等人才不为我所用,难道去任用庸碌无能之辈么?”
满朝文武闻言,俱都心悦诚服,异口同喧道:“皇帝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