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记一场史诗级的对话·中(2 / 2)仁无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此时此刻,本就焦头烂额的马克·扎克伯格面临绝境,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只好妥协,再次重启谈判,原则上答应安云天和柳闻霆提出的条件。

经过两个月的坚持,安云天和柳闻霆终于迎来了胜利。

前文说过,安云天对马克·扎克伯格了解有限,他第一次真正记住这个人的名字,还是托那部《社交网络》的福。

那部电影的开头,是一场马克·扎克伯格和女朋友聊天的戏,从男主角那机关枪一样的语速以及跳跃性的思维中,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那时候的马克,内心的自卑和焦虑——是的,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但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美国的大学里,阶级分层是肉眼可见的,像马克这样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更高层的圈子。在大学里,这些圈子的表现方式,就是各种精英俱乐部。

安云天的前身2000年来到美国,在这里生活了4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美国大学是个很“社会”的地方。中国的大学与之相比,真的简单纯粹的如同象牙塔。这一点,从马克·扎克伯格的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2004年的扎克伯格,还什么都不是,尽管他已经考上哈佛大学,有一个计算机一样聪明的脑子和无穷的创造力,这些配置放在普通人中间就是顶级装备,但在哈佛,这不算什么。

就像哈佛的校长在《社交网络》里说的那样:哈佛的每个学生都发明工作,他们发明一样工作比找一样工作还简单。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对哈佛学生来说,自主创业是比找工作还容易的一件事。

这家学校的学生,可以时不时的听听比尔·盖茨的讲座,见见某个国家的王子,大学校长曾担任过财政部长,校长办公室的历史比美国历史还长……

电影中还有一句话无意中(或者是有意的)炫耀了一把哈佛的雄厚实力:这家学校出过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普利策奖获得者、两位将来的奥运会冠军和一位影星。

电影中没说的是,这家学校还出了8位总统,最为人熟知的是约翰·亚当斯(第二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历史课本上搞出‘罗斯福新政’的那位)、约翰·肯尼迪、小布什和奥八马。

顺便说一句,那位出身哈佛的影星,名叫娜塔莉·波特曼,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女主角,《星战》女王,2011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得主。

在这样一座名人辈出、天才遍地的学校里,高智商实在不算什么长处,像扎克伯格这样的人,甚至还会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因为他们是猥琐的工科男,木讷、耿直、没有幽默感、更没有什么领袖气质。他们有点像国内中小学时期,班级里无人关注的小透明,平庸、笨拙、乏味,让人连跟他们说话的兴趣都没有。

也正是因此,虽然他去年就在哈佛校园里搞了个大新闻,却依旧入不了精英们的眼,在《社交网络》里,当他知道好朋友爱德华多·萨维林收到凤凰俱乐部的邀请时,眼中的嫉妒和羡慕,根本无法隐藏。

所谓的凤凰俱乐部,自然是虚构的一个东西,但它有原型。原型就是一个叫野猪俱乐部的大学社团。野猪俱乐部是全美大学中最神秘、等级最森严的俱乐部之一,会员几乎全是蓝血贵族,像扎克伯格这样出身的孩子,想进这个俱乐部,几乎是痴人说梦。但反过来说,如果有机会进入这个俱乐部,哪怕经受再多的考验、承受再多的痛苦、付出再多的代价,也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至死不渝。

所以,当电影中的爱德华多·萨维林知道自己有进入这种俱乐部的可能性后,他就什么也顾不得了。尊严、脸面、风度、矜持……全都成了可以丢弃的东西。他毫无怨言的听从俱乐部成员的支使,他可以在大雪天里脱裤子,可以随身带着一只鸡上课、吃饭、睡觉。他谦卑、乖巧,在那些蓝血贵族面前,就像个仆人。

哈佛的每个学生都在中小学阶段搞过一些发明创造,他们是那种安云天小时候经常在校园刊物上看到的小小发明家,是他从小羡慕的对象,但即便如此,又能如何?还没进入社会呢,天才们就被大学同学调教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在等级森严的哈佛大学里,被蓝血贵族们注意到的爱德华多·萨维林尚且如此,那根本入不了贵族们眼的马克·扎克伯格,其身份地位之低下,那自然是无需多言了。

当然,电影存在大量的虚构情节,不能完全当真,不过,却也能管中窥豹,让人明白一些事情了。

反过来说,从马克·扎克伯格的遭遇,也能反推出,安云天和柳闻霆在美国的处境和地位。本身就是本国公民,又成了哈佛高材生的马克·扎克伯格,在上**英的眼中都这么不值钱,那么来自野蛮落后的中国大陆、上的学校又不如哈佛的安柳二人,其社会地位之低,简直无法想象。

在之前的两个月里,马克·扎克伯格一再拒绝两人的入股要求,也未尝没有这种身份和地位上的鄙视链的原因——作为一个伟大光荣的美利坚公民,上的又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哈佛大学,他实在有足够的理由轻视这两个中国人。

如果说马克·扎克伯格仅仅是轻视,那么许多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就是鄙夷歧视了。当初那个原装的安云天差点被打死,以及柳闻霆在医院里当众遭受的性骚扰,都来源于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04年底《调音师》制作完毕后,虽然所有看过这部短片的人,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但南加大电影学院的老师,却对推广这部短片毫无兴趣。他们宁愿把时间和人情浪费在那些平庸之作上,为那些片子出谋划策、打通门路、强力推荐,只因为那些片子的制作人是高贵的美利坚人,或是出身不凡的蓝血贵族。贵族们拍的东西,哪怕什么都不是,也值得他们四处奔走,两个中国留学生拍的片子,哪怕是奥斯卡级别,也不值得他们为之停留一秒钟。

最终,《调音师》在制作出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什么名气,不管是美国观众,还是中国观众,都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直到安云天和柳闻霆回国一年后,《调音师》才被广大观众所知,人们在为影片的创意和内涵赞叹之余,也为它所遭受的不公平命运而扼腕不已。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移回2004年的9月17日,看看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