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山指了指椅子,示意张公瑾坐下。
“不知弘慎兄此来所谓何事,又是因何知道周国公府有赵某的存在?”
赵清山很少在大唐勋贵圈里出现,整个勋贵圈里,听说过宇文拓和赵浩这个名字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周国公府里有个赵夫子。
所以,赵清山也懒得客套和拐弯抹角,直接开口就发问。
“是茂公引荐某过来的。”
张公瑾从袖口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赵清山。
李绩来的?
赵清山接过信件,打开便看了起来。
“四郎亲启,弘慎乃某至交好友此次陛下有旨,令弘慎出任夏州都督,是以某让弘慎走一趟周国公府,还望四郎点拨。”
落款是李绩以及英国公的印章,一封介绍信看完,赵清山也算明白了。
“既然是茂公引荐,赵某定然知无不言!”
李绩引荐的,说明不是外人,至少是李二嫡系,所以赵清山毫不犹豫道:“不知弘慎兄想知道些什么?”
想知道什么?
当然是什么都想知道!
“某从茂公哪里得知了整个朔方的情况,也听说了夫子的部分计划。”张公瑾明显是做了功课,拱手正色回答道:“只是,如何实施,某还真是一头雾水。”
明白了!
张公瑾这样一说,赵清山立即懂了。
原来是知道些事儿,却是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这是来请教羊毛计划和朔方管理来了。
“此去朔方!”赵清山没有任何私藏,对于朔方后续要如何管理,这不是赵清山的事儿,但是对于羊毛计划和朔方贸易,赵清山自然会知无不言。
“此去朔方,政务弘慎兄可自行决断。至于羊毛和贸易,弘慎兄此去,定要寻个地方建立榷场,但是只和思摩、社尔、执力部落交易,一应物资,让他们用羊毛来换即可。有多少要多少!”
建立榷场这时必须,虽然突厥三部愿意归属大唐,可是塞北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开榷场,让几个部族看到实际的东西,然后收购羊毛。这样下去,等大唐控制几部经济,那才是正在掌控这几个不落的时候。
“这样吧,弘慎兄等某片刻!”赵清山说完就走了出去。
片刻之后,折返回来的赵清山将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了张公瑾。
“这里是整个朔方贸易的方案,弘慎兄到了朔方以后若是有什么疑惑,或者不好困难,可以多看看这份方案。”
张公瑾拿着信封,脸上挂满了笑容。
有了这个东西,第一次出任一州都督的张公瑾心中的后顾之忧完全消散。
至于赵清山为什么把这份东西给张公瑾,其实也很简单,朔方是整个羊毛计划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搞砸了,好多努力就白费了。
这份朔方贸易计划,就是给整个朔方规划上了一份保险。毕竟赵清山也不知道李二会让谁去朔方,有了这份东西,只要去朔方的人不傻,那么朔方就出不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