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听废话!”辛明说完,头也不回的走开了。
随后雪地中传来一片噼啪的抽鞭子声音和惨叫声。
晚上,村长炖了一只野鸡非要请辛明吃饭,表示感谢,被辛明婉拒了。村长把炖好的野鸡送到军营,辛明收下了,但让手下把钱给他。感动的村长直流眼泪,他活了一辈子,见过太多军队,像辛明这样的军队和军官真是第一次见到。
如此又过了几日,这一天,辛明军帐中盘算,似乎萨尔浒之战快要出发了,怎么还没消息。忽然一兵丁来报,说县城派来一名传信兵,说李总兵在辽阳参加誓师大会回来,明天要聚集所有军官开会,准备对努尔哈赤用兵了。
该来的总会来的,晚上,在帐篷中,辛明摊开地图,笑问李成梁,道:“如果你指挥这次行动,该怎么用兵?”
李成梁回答道:“这次兵马聚集有十二三万,努尔哈赤只有五六万人,咱们人数占优,又有火器优势,而女真人则熟悉地形地势,人口县城分布。辽东天气苦寒,冰天雪地,女真人适应这种寒冷的天气作战,天时地利都被他们占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作战,宜聚不宜散,我会把十万人马汇聚沈阳同时出发,经抚顺向金都城——赫图阿拉缓步推进。队伍行进时分前军,中军,后军,左军,右军,另外派一万骑兵在远处游弋,多派斥候哨兵探路。一旦遇到女真主力,立刻扎营防御,以战车环列,以火器弓箭防御,消磨其锐气。五营彼此呼应,又要留有距离,以防止一军溃散,影响整个大军。待到两军僵持时,再以一万骑兵从侧翼突击,有可能取胜。如果大军败退,则以骑兵袭其后,牵制其主力,掩护大军撤退。”
“很好!”辛明衷心的给他点赞,不愧是久经战阵的老将,考虑的非常全面,从敌我双方的优劣情况,应对的法子,甚至失败后的撤退。未虑胜,先思败,不愧古之名将。
“要是前辈指挥这次战役,前辈自己觉得能有几成胜率?”辛明问。
李成梁闭目不语,他在想这几天见到的明朝军队的样子,很久之后才睁开眼睛,叹了口气道:“我只有三成把握。女真人的士兵太厉害了,对比咱们明军,说以一敌十,毫不为过。而且人家心齐,三军用命,又有努尔哈赤这样的军事奇才领导,确是强敌。”
“三成!”辛明笑着微微摇头,他觉得就凭明军现在的状态,三成都高了。李成梁毕竟是死了几年了,没看到现在努尔哈赤这些人的进步,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况且人家都六万了。
“那前辈觉得哪位将军指挥能提高胜率?”辛明又问。
李成梁想了想,摇头,现在这些明军将领勇猛有余,谋略不足,都不是能指挥一场大战役的将才。
片刻之后,又道:“吾儿如松要活着,肯定不会用我的进兵计划。我用兵偏正,如松用兵喜欢正奇相辅,出其不意,以奇兵制胜。”
李成梁在地图上指划道:“如松领军,会以火器营,连同八万主力步兵和所有将领,急速行军,在几日内,赶到……”
他的手指最后停在萨尔浒的界凡山上,道:“在这里扎营,不过这八万人只是诱饵,一旦努尔哈赤的主力被吸引过来,他会亲自带领两万精兵,从小路进击赫图阿拉。这样胜率也许会提升到五成,但明军也会损失惨重。”
“非常好!”辛明真是衷心钦佩,这是一个经典的捣巢战术,李如松最擅长的就是这种战法,他的威名成就一大半都是这种战术的成功。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后他也是在一次捣巢战术中,中了敌人埋伏,连尸骨都没找回来。
“那么前辈,你以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会如何计划?”辛明又问。
李成梁叹了口气,他知道这次的总指挥是杨镐。万历二十六年,杨镐在朝鲜蔚山指挥明军抗日,本来将要取胜,形势大好,可是跟他关系最好的将领李如梅还没到,为了给李如梅争功,他就让部下停止进攻,结果日倭缓过气来,把明军打的大败。这样愚蠢而又私心很重的官能到辽东来指挥这么大的战役,完全得益于大明朝文臣领导武将的规矩。这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据说杨镐之所以能再次启用,也是因为他知兵。所谓“知兵”就是指他在蔚山被人打的大败,而其他朝廷文官连被打的大败的经历都没有,所以只好把他又给派来了。
“唉!这个杨镐,虽然和我们李家关系很近,但我还得说,这人很蠢,我也想不出他能有什么不堪的计划。”李成梁摇头。
“我猜猜他的计划!”辛明一笑,说:“他会分兵四路,马林北出开原,杜松从沈阳出抚顺,李如柏出清河堡,刘挺汇合朝鲜援军后,从东路出宽甸。”
辛明一面说,李成梁一面看地图,待到辛明说完,李成梁忽然放声大笑,道:“这样的计划绝不可能,这也太蠢了,咱们明军就人多这一点优势也要被他丧失掉,这不是自费武功,自讨苦吃,亲者痛,仇者快吗!再说,即使他做出这样的计划,刘挺那一干老将也会驳斥他的,这样做太违背战争规律了!”
“走着瞧吧!”辛明板着脸收拾地图了,要是杨镐不这样蠢,他也就不用来辽东挨冻受罪了。